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德育范文.doc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德育范文.doc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德育-
包茂林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作用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提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才能有所提高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ﻭ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导入不成功,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那么课堂教学就很难取得成功。

导入的作用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设计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课堂导入呢?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及初中的兴趣爱好。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因此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如图片、课本插图、多媒体等。

这些事物具有具体生
动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给学生呈现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可以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组图片(旅游景区的缆车坠落事故,某顾客在商场买的电器正常使用而造成人身伤害等),然后导入: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ﻭ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导入方法有许多,但适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导入方法才是成功的导入方法,有些内容适合形象导入法,有些适合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有些适合采用正反事例的对比来导入,有的适合设置悬念导入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慎重选用,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二、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ﻭ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小明打伤了小王却不用负责任。

”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

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原则,讲究教法,才能从分利用课堂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

要注意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到的辨析能力。

在讲课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问题环境,善于驾驶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学生都希望上政治课,注意运用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成绩一直不错。

四、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

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
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五、适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ﻭ
要注意评价的时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一般说来可以分为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与导向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是学生多思维活动的过程,会出现学生的思路不对、观点不准确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宜做即时性评价,断然否定会严重打消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此时可以运用延时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互启发,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创见的看法与独特见解。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

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

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ﻭ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