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物理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高分子物理实验》是高分子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的最基础的实验技术,是研究和表征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和表征聚合物的结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及溶液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基础的相关实验技能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高分子物理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基本掌握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法,为后续的高分子材料与科学的相关实践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聚物结构的表征与分析(包括实验一、五、六、七、九、十),力学性能的表征与分析(包括实验二、三、四),电性能(实验十一、十二)及热性能(实验七与实验九涉及到了材料的热性能)。

实验中既有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又有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分析及相应的思考题,使学生通过实验原理学习、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与讨论,掌握高分子物理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操作技能、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深对实际科研实践的认识,提高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实验、实践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 6 -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本课程需要学习材料与化学的相关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学习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的基础,因此在此不再列出。

二、课程目标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定和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及溶液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对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获得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

基本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高分子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测定和表征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基本方法的原理、正确进行仪器操作与使用。

3、能够互相配合完成实验过程,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4、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三、学习要求
高分子物理实验是理论基础上的实验操作技能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另外,课程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安全与人身安全。

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严禁违反实验室安全要求的任何行为。

2、实验前认真阅读讲义,实验前进行预习,就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书写预习报告。

实验必须准时,不能擅自更换实验时间。

3、实验时要认真操作,认真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必须准备实验记录本,所有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均记录在记录本上,不允许记在他处。

不允许篡改,编造实验数据与记录。

4、实验时,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有与实验相关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未
- 6 -
经教师同意不得更改实验操作步骤。

不能高声喧哗,谈笑,从事与实验不相关行为。

5、实验报告独立完成(数据处理除外),在下一次实验时交给任课教师。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如下:①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组员、班号和实验日期;②实验目的和要求;③实验原理;④实验仪器、设备与药品;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原始记录;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⑧讨论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需探讨原因。

另外,可以提出问题及对实验的改进意见,也可以写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与体会(非必须项)。

6、节约水电、药品,爱护仪器设备,损坏要报告老师进行登记。

由于自身操作失误造成的仪器损毁,依据学校和实验室相关规定赔偿。

非本次实验仪器设备不得乱动。

公用仪器、药品及工具用后放回原处,非经教师同意不得带出室外。

7、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瓶,不得倾入水池。

实验结束后,关好水电,值日生做好清理工作。

四、教学内容
- 6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实验教材:
张玥编,《高分子科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7,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
[1]杨海洋,朱平平,何平笙编著,高分子物理实验,2008,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第二版
[2]李谷、符若文编,高分子物理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4,第二版
[3]闫红强,程捷,金玉顺编,高分子物理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0,第二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6 -
附:评分标准
1、实验预习评分标准
2、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 6 -
3、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