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 、400nm 〜760nmB 、200nm 〜400nmC 、200nm 〜600nmD 、360nm 〜800nm2、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 (I )与入射光强度(∣0)之比l∕∣0称为( )。
A 、吸光度B 、吸光系数C 、透光度D 、百分透光度3、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B 、向短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D 、移动方向不确定4、 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 C 0时的透光度为 T 0;如果其浓度增大 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
A 、T 0∕2B 、2T 0C 、2lgT 0D 、0.5lgT 05、 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 ;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 为()。
2 1/2A 、TB 、T/2C 、2TD 、T6、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C 、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 、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B 、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 2/3高度处 D 、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B 、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D 、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 、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D 、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10、 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 > M B O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OAA 、B PelA, B ZB A B^— A 、 B选择题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C 、光度计没有调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A ∖ε>εB ∖ε<εC、£ = εD、2 ε>ε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A、比色皿的厚度B、入射光的波长C、浓度D、测定物质本身12、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13、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A、通常选用蒸馏水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14、在光度分析中若采用复合光,工作曲线会发生偏离,其原因是()A、光强度太弱B、光强度太强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关较大15、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参比溶液的,是因为()。
A、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B、入射光为非单色光C、入射光不是平行光D、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离解、缔合等化学反应16、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Δc∕c)的大小()。
A、与透光度T成反比B、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 T)成正比C、与透光度T成反比D、只有当透光度在适当的范围(15%〜65%)之内时才有较小的值17、不能用做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分析参数的是()。
A、最大吸收波长B、吸光度C、吸收光谱的形状D、吸收峰的数目二、判断题1、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其吸收了可见光中的紫色光。
2、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无关,而与入射光波长、溶剂性质和温度有关。
3、在紫外光谱区测定吸光度应采用石英比色皿,是因为石英对紫外光没有反射作用。
4、当被测溶液为悬浮或乳浊液时,测得的吸光度偏高,产生正误差。
5、光度法测定要求吸光度在0.2〜0.8之间,因为在此范围内该方法的灵敏度高。
6、如果用1cm比色皿测得某溶液的T%=10 ,为了减小光度误差,最方便的办法是改用3cm 比色皿。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仅能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无色物质必须经过显色反应后才能进行测定。
8、在进行显色反应时,为保证被测物质全部生成有色产物,显色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9、光度分析法中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是为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
10、光度分析法中参比溶液的作用是用来消除溶液中的共存组分和溶剂对光吸收所引入的误差。
三、解释术语1、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2、透光率和吸光度3、摩尔吸光系数4、郎伯-比尔定律四、简答题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五、计算题1、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Icm时,透过光的强度为入射光的87%;若通过5cm厚的液层时,其透过光的强度减弱多少?2、甲基红的酸式和碱式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cm和400nm,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数据如下(比色皿厚度为1cm):甲基红浓度为1.22Χ10-5mol∕L时,于0.1mol∕L HCl中,测得A528=1.783,A400=0.077 ;甲基红1.09 X 10-5mol∕L 时,于0.1mol∕L NaHCo 3 中,测得A528 =0∙000,A400=0.753 ;未知溶液pH=4.18 ,测得A528=1.401,A400=0.166 ;求未知溶液中甲基红的浓度。
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A2、C.D3、C4、C5、A6、C.D7、A.C8、B.C9、C.D10、A11、B.D12、B 13、C 14、D 15、A16、B.D17、B二、判断题1、√2、√3、X4、√5、X6、X7、X8、X9、X10、√三、解释术语1、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或频率为横坐标所得的吸光度-波长曲线所得的即为吸收光谱曲线,又称为吸收曲线。
2、透光率和吸光度:透光率T(%),也称透射比,为透过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
吸光度A ,表示单色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的程度, 等于入射光强度I 。
与透过光强度I 之比的对数值。
A3、 摩尔吸光系数: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即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 -I ∙cm -1。
GL4、 郎伯-比尔定律:A= LC ,其中A 为吸光度;■: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1∙cm -1 ; L 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为 Cm , C 为试样浓度,单位为 mol L -1。
四、简答题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某波长(通常为最大吸收波长 ■ ma χ )下测得物质 的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答: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气态分子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而发生能级的跃迁。
分子内部的运动包括价电子运动、 分子内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以及分子绕核的 转动,相应的就有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种分子光谱。
五、计算题1、答:因为 A=-IgT= ε bc 所以 IgT 2/IgT 1=b 2∕b 1=5lg τ2=5lg τ1=5lg0.80=-0.485 T 2=0.327即光强度减弱为 1-0.327=0.673=67.3% 2、答:HIn 5 ε 528 =1.783/(1.22 X 10-)L.mol HIn 5ε 400 =0.077/(1.22 X 10-)L.mol In-1 -1ε 528 = 0L.mol .cmε 400 In-5-1-14 -1 -1=0.753/(1.09 X 10 儿.mol .cm =6.91 X 10 L.mol .cm因为 HInA 528= ε 528C HIn +0故 54C HIn =I .401心.46 X 10 )mol/L=9.60 X 10 mol/L同理 HIn InA400=ε 400C HIn + ε400 C In故 3-64 -6C In =(0.166-6.31 X 10 X 9.60 X 10 )/(6.91 X 10 )mol/L=1.52 X 10 mol/L-6-6-5C=C HIn +c ∣n =(9.60 X 10 +1.52 X 10 )mol/L=1.11 X 10 mol/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1、 分子内部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 , 相应于这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分子具有 ___________ 能级、 ___________ 能级和 ____________ 能级。
2、 折射率是指光线在 ________ 速度与在 ____________ 速度的比值。
当温度、光波波长固定 后,有机化合物折射率主要决定于物质的 ____________ 和 ______ 。
通过折射率可以测定出max1 -1 5 -1 .cm =1.46 X 10 L.mol .cm1-13-1.cm =6.31 X 10 L.mol .cm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有___________ 键,只在_________ 产生吸收,在200-1000nm范围内不产生吸收峰,故此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来做 _____________ 。
4、在中红外光区中,一般把4000-1350cm-1区域叫做_______ ,而把1350-650区域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 。
6、在朗伯一比尔定律l/l o= 10-abc中,I o是入射光的强度,1是透射光的强度,a是吸光系数,b 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即吸收池的厚度,C 是被测物的浓度,则透射比T = ,百分透过率T% = ___ , 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 nm,狭缝宽度要调到__________________ 。
8、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_________ 及 ________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