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4 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1 总则4.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的石砌体工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工建筑等石砌体工程。
4.1.2 参考标准与规范(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32,295—1999。
(3)《江苏省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4.2 术语、符号4.2.1 术语(1)条石(料石)质地坚实的石材通过加工形成形状规则、几何面平整、边楞整齐的石块。
(2)毛石(rubble)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
乱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大致平行平面的石块。
(3)毛石墙(rubble wall)采用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毛石砌筑而成的墙体。
(4)毛石挡土墙(rubble retaining wall) 系指用毛石砌筑的防止土体坍塌的围护墙体。
(5)拉结石为防止砌筑墙体内外分层而设置的向内搭接的丁砌石。
(6)通缝(continuous seam)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
(7)假缝(supposititious seam) 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作灰缝处理的灰缝。
(8)坐浆法指每个石块上下左右的砌缝应坐满砂浆,由砂浆胶结牢固,传递应力。
(9)垫片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石垫片砌筑石材砌块的方法,也叫干砌;另一种是石垫片和砂浆混合使用的方法,也叫宽缝砌筑。
1(10)施工质量控制等级(categor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的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
(11)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它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4.2.2 符号MU—表示砌筑块材的强度等级。
表示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M—4.3 基本规定4.3.1 石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料石、水泥、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4.3.2 砌筑石材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3.2 的规定。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允许偏差(mm)毛石砌体料石砌体项项目检验方法次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基础墙基础墙基础墙墙、柱用经纬仪和尺检1 细线位置 20 15 20 15 15 10 10 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用经纬仪、吊线和每层 20 20 10 72 墙面垂直度尺检查或用其他测全高 30 30 25 20 量仪器检查4.3.3 石砌体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2(2)料石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3.4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料石砌体砌筑前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4.计同意,不得打凿料石墙体或在料石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4.3.5 搁置预制梁板的料石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座浆。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 1:2.5 的水泥砂浆。
4.3.6 设置在潮湿环境或有化学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的料石砌体灰缝内的钢筋应采取防腐措施。
4.3.7 料石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不低于 B 级。
4.3.8 料石砌体分项工程的验收应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检验批的确定可根据施工段划分。
4.3.9 料石砌体工程检验批验收时,其主控项目应全部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一般项目应有 80,及以上的抽检处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或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4 条石(料石)基础砌体工程4.4.1 施工准备4.4.1.1 技术准备(1)审查施工图,查阅相关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砌体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根据基础类型、断面形状及尺寸,确定基础砌筑形式,绘制基础组砌图。
(3)基础垫层验收合格后,根据轴线控制桩,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根据标高控制点,测出水平标高。
(4)根据基础每皮料石的高度及灰缝厚度,制作数量适宜的皮数杆。
(5)对进场的料石、水泥、砂等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试验。
(6)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材料,通过试验确定出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4.4.1.2 材料要求(1)条(料)石1)料石基础主要采用毛料石或粗料石。
选用的石材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材质必须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料石应六面方整,四角齐全,边棱整齐。
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 4 倍。
料石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1.2-1 和表4.4.,.2-2 的要求。
3石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允许偏差(mm)项次项目毛石砌体料石砌体检验方法基础墙基础墙基础墙墙、柱基础和墙砌 1 ?25 ?15 ?25 ?15 ?15 ?15 ?10 用水准仪和尺检查体顶面标高+20 +20 +10 +10 2 砌体厚度 ?30 +30 +15 用尺检查 -10 -10 -5 -5清水细料石用2m靠尺— 20 — 20 — 10 5 表面墙、柱和楔形塞尺检查,3 平整其他用两直尺垂直混水灰缝拉2m线和尺— 20 — 20 — 15 —度墙、柱检查清水墙水平 4 ————— 10 5 拉10m线和尺检查灰缝平直度(2)砌筑砂浆料石基础的砌筑砂浆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1)水泥:一般采用 32.5 级、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如出厂日期超过 3 个月,应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宜用中砂,并应用 5mm 孔径筛过筛。
配制 M5(含 M5)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 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3)掺合料:有石灰膏、磨细生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 7d,严禁使用冻结或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4.1.3 主要机具(1)机械设备应备有 200L 倾翻卸料式砂浆搅拌机、石材切割机及石材打磨机等。
(2)主要工具应备有大铁锹、瓦刀、手锤、手凿,托线板、线坠、角尺、水平尺、钢卷尺、皮数杆、小白线,铁锹、筛子、扫帚、灰桶或存灰槽、勾缝条,手推胶轮车和磅秤等。
4.4.1.4 作业条件(1)基础垫层已施工完毕,并通过验收,办完隐检手续。
(2)放好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测出水平标高,立好皮数杆。
皮数杆间距以不大于 15m为宜,在料石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均应设置皮数杆。
(3)砌筑前,应将基础垫层上的泥土、杂物等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
(4)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第一皮水平灰缝厚度超过 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碎砖或碎石代替。
(5)常温施工时,砌石前一天应将料石浇水湿润。
(6)选择好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料石修改等施工机械,尽量减少人工搬运等笨重体力劳动,以提高功效。
(7)校好计量设备,备好砂浆试模。
(8)确保基槽边坡土体稳定,无坍塌危险。
4.4.1.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1)根据料石基础砌体工程量、作业面及工期要求组建作业班组,每一班组以20,30 人为宜,其中高、中级工不应少于 70,。
(2)以每个技工负责 3m 长砌体安排工作面。
以自然间为界,每一段基础安排两个技工作业,每两个技工配一个普工。
其中,盘角应由高级技工进行操作。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组织砂浆搅拌和运输及料石搬运和修改(二次加工)人员,人员安排应能保证一线砌筑需要。
其中,料石修改应由专业技工进行操作。
(4)配备施工员一名,负责测量放线和砌筑过程中的作业指导。
配备专职质检员一名,负责砌筑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砌筑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配备试验员一名,负责水泥、砂、料石、砂浆的取样、送检等。
4.4.2 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控制要点4.4.2.1 材料关键要求5(1)条(料)石1)料石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刷(洗)干净。
2)进行现场修改(二次加工)后的料石,其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1.2-l 和表4.4.1.2-2 的要求。
3)在搬运和施工过程中,料石断裂或棱角受损严重,不得使用。
4)在基槽深度超过 2m时,料石应用溜槽或滑板轻轻放下,禁止直接抛掷。
(2)砌筑砂浆1)必须严格材料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
2)采用机械搅拌,按砂子?水泥?掺合料?水的顺序投料。
砂浆应搅拌充分、均匀,稠度符合要求。
3)砂浆应随拌随用,常温下拌好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合后3,4h 内用完;当最高气温超过 30?时,必须在拌合后 2,3h 内用完。
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4)砂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离析、泌水现象,在使用前,应人工二次拌合。
5)混合砂浆中,不得含有块状石灰膏或未熟化的石灰颗粒。
4.4.2.2 技术关键要求(1)料石基础应采取分段流水施工。
合理安排机具及劳动力,搞好综合平衡,保证工程进度。
(2)测定砂子的含水率,计算砌筑砂浆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材料计量,以保证砌筑砂浆强度。
(3)认真做好基础的测量放线的技术复核工作,将误差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的范围之内。
(4)皮数杆制作应精确、规范,标识清楚。
料石基础组砌正确,灰缝厚度符合要求。
(5)料石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置斜槎。
4.4.2.3 质量关键要求(1)料石材质与加工常见质量通病有:料石材质差,料石偏差大、表面污染。
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见表 4.4.2.3-1。
6(2)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有:砂浆强度不稳定,竖缝宽窄不一,料石与砂浆粘结不牢水平灰缝不平直,基础标高偏差大。
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见表 4.4.2.3-2。
注:1.先铺浆后加垫砌筑方法是指先按灰缝厚度铺上砂浆,再砌石块,最后用垫片来调整石块的位置。
2.先加垫后塞浆砌筑方法是指先用垫片按灰缝厚度将料石垫平,再将砂浆塞入灰缝内。
4.4.2.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1)搬运水泥和操作搅拌机的工人应佩戴防护面具。
(2)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和帆布手套。
(3)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基槽边坡土方滑移、坍塌。
(4)不能向下(基槽)直接抛石,基槽边缘不能码石过高。
4.4.2.5 环境关键要求7(1)搅拌机的清洗水不得无序排放。
(2)切割或打磨料石时应防止粉尘飞扬。
(3)石屑、石块不得乱倒。
4.4.3 施工工艺4.4.3.1 工艺流程4.4.3.2 操作工艺(1)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测出水平标高,立好皮数杆,拉上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