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运用使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加。
2、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为什么?那你说说在超市选了东西能直接走出超市吗?为什么?
我们在超市买了东西后,手里拿的那个纸条叫销售清单,星期天,小红一家三口来到万家乐超市买东西,买好了东西来到了收银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看看小红一家三口买东西的销售清单,他们家买了什么?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对销售清单的理解不太透彻,我便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说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形”,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销售清单的理解,加之三年级学生特别喜欢逛超市,我又对学生说出“你们喜欢逛超市
吗?”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预学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3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a、问题是什么?
b、需要利用那些信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自学和理解课本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语文与数学的联系紧密。
2、学生交流汇报:
问题是:(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需要利用的信息: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3、你是怎样理解“应收”、“应准备”的?
学生小组交流:
“应收”: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应准备”: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应收”和“应准备”的,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
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
4、那你会算吗?
(1)、精算:558+225+166=949(元)
5 5 8
+ 2 2 5
1 6 6
——1——1————
9 4 9
答:收银员应收949元。
(2)、估算:学生方法多样,都给予鼓励。
5、在看课本,和你算的一样吗?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答:小红的爸爸应准备960元。
注意:有时候,为了使计算简便,常用凑百法或凑十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观察自己估算的计算过程和书上的计算过程有何不同,学生轻易地发现了不同,我进而说出,有时候,为了使计算简便,常用凑百法或凑十法进行计算。
这是对学生的加法结合律的初步渗透。
三、活学活用
1.今年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班明珂家收获了723千克苹果,袁淑雯家收获了834千克梨,雷玮家收获了918千克桃子,他们三家大约收获了多少千克水果?
2.星期天,吴朝晖一家来到万家乐超市买了三样东西,学习机533元,电暖器721元,电磁灶484元,收银员应收多少元?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估算和精算,同时让学生懂得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请同桌俩人说一说。
作业: 46页:12题和14题
板书:
解决问题
精算:558+225+166=949(元)
5 5 8
+ 2 2 5
1 6 6
——1——1————
9 4 9
答:收银员应收949元。
估算:560+230+170
=560+400
=960(元)答:小红的爸爸应准备9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