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一.选择题(共60分)1.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D.人的生命答案2.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

□□□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 □□□中的字可能是()A.韩非子B.董仲舒C.陆九渊D.黄宗羲页脚内容22答案3.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其“时代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答案页脚内容22页脚内容225.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封面。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 .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B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C .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答案6.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

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答案7.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C.信仰得救D.因信称义答案8.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页脚内容22页脚内容22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C .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D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9.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0. 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答案11. 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下列关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页脚内容22页脚内容22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人类社会核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C .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D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新成就加速了二战的结束答案12. 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A .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 .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答案13.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页脚内容22页脚内容2214.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

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

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

”材料反映了严复:( )A .对“中体西用”的继承B .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C .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D .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答案15.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 由此可知李鸿章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 .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答案16.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17.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页脚内容2218.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B.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答案19.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

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

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

”材料表明()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页脚内容22页脚内容22D .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答案20. 毛泽东思想与新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是①耕者有其田 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③反帝反封建 ④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④答案21. “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

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A .《井冈山的斗争》B .《论人民民主专政》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十大关系》页脚内容22答案2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 .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B .实行改革开放C.坚定不移地走民主革命道路D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答案23.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页脚内容22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24.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清朝的国旗黄龙旗。

其主要意图是( )A.建立公民社会B .反对封建迷信C .反对满族统治D .实行分权制衡答案25.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页脚内容22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⑥C .①②④D .③④⑤答案26.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③④答案27. 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页脚内容22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 .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28.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描述: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