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和液体

固体和液体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分析与解释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交流与质疑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5、结论与拓展
(1)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

在此基础上,其他物体进行估量。

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物质在不同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单元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或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
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

按照教材的整体设计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采用隐性化处理的方法,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并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物体的序号填在相应的圆圈内
①盘子②玻璃球③果汁④大树⑤塑料杯
⑥牛奶⑦钥匙⑧橡皮⑨洗发剂⑩钢笔水
2、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下沉的是()。

①香油②塑料瓶盖③硬币④蜂蜜⑤兵乓球
⑥树叶⑦铁钉⑧木块⑨卵石⑩泡沫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