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 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3.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4. 学习人体血压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一般来说,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以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见图:
与心音完全不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G)是记录的心脏电变化。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

心电变化首先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

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正常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组波形,它们代表心脏活不同的生理意义。

其中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P-R
间期:兴奋由心房至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

P波:0.08-0.11 s ,<0.22 mv
QRS波群:0.06-0.08 s,<0.10s
T波:不低于R波的1/10,0.1-0.8mv与QRS波群主波同方向,时间0.05-0.25s T波倒置(心肌缺血)
P-R间期:P波起始点至QRS起始点,0.12-0.20s延长(房室传导阻滞)
P-R段:P波终点至QRS起点
S-T段:升<0.1mv, 降<0.05mv,升高或降低(心肌有损伤,缺血)
导联方式:
标准肢体导联:
Ⅰ左臂右臂
Ⅱ左腿右臂
Ⅲ左腿左臂
单极肢体加压导联:
aVR 右臂F+L+5000欧电阻
aVL 左臂R+F+5000欧电阻
aVF 左腿R+L+5000欧电阻
单极胸导联:
测量电极参考电极(负极)
V1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
V2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
V3 V2-V4连线中间R+L+F+5000欧电阻
V4 左胸乳头下方第五肋下缘
V5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前缘垂线交点
V6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中央垂线交点
额切面心电图六轴系统心电向量轴(主心电轴)
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
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
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

心电图顺口溜:
aVR各波均朝下,LF多变化;
Ⅰ、Ⅲ波峰定电轴,上下为左,下上为右;
胸导R波逐渐高,小q波限于左胸导;
T随主波同方向,q 波不过四R。

血压测定利用气囊压迫血管法,压力大于血管内压时无血流通过,刚有血流通过时气囊压等于动脉压的收缩压,全血管血流通过时,气囊压等于动脉压的收缩压。

气囊压通过血压计直接显示出来。

【实验材料】
1.材料:人。

2.器具:听诊器,心电图机或计算机采集系统,电极夹,诊断床,血压计。

3.试剂:酒精棉球,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 心电图描记
(1)受试者安静平卧或取坐式,摘下眼镜、手表、手机等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

(2)按要求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钮置于适当位置。

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

(3)安放电极。

将准备安放电极的部位先用酒精棉球脱脂,再用生理盐水擦湿,以减小皮肤电阻。

电机夹应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位,一般两臂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两腿应在小腿下段内踝上方约3cm处。

(4)连接导联线。

按所用心电图机之规定,正确连接导联线。

国际上一般以5种不同的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肢导联线颜色:左黄、右红;下肢导联线颜色:左绿、右黑;胸部导联线颜色:白色。

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6个。

电极的安放位置与导联方式:
(5)调节基线调节装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

(6)输入标准电压。

打开输入开关,调好心电图机的工作状态,并输入标准电压(1mV=10mm)。

(7)记录心电图。

在基线平稳、无肌电干扰和市电干扰后,即可按所用心电图机的操作方法依次记录肢体导联Ⅰ、Ⅱ、Ⅲ、a VL、a VF,胸前导联V1、V3、V5等9个导联的心电图,可同时记录标准电压。

(8)记录完毕后取下记录纸,写上记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记录实验时间。

(9)测量Ⅱ、V5等导联的P波、R波、T波振幅,以及P-R、Q-T、R-R间期。

2. 心音听诊
(1)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

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具紧贴于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此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

3. 肱动脉血压测定
(1)受试者安静端坐,脱去右臂衣袖,前臂放于桌上,手臂向上,使前臂与心脏等高,袖带缠在该上臂,松紧适宜。

(2)先将血压计安装好,放好听诊器。

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所在,将听诊器胸件放在上面。

不可用力压迫胸件,也不能接触过松,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量。

(3)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然后将螺帽旋紧,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计的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内听不到血管音(150mmHg左右)为止。

松开气球螺帽,徐徐放气,水银柱缓慢下降,仔细听取声音,当听到第一声“咚咚”样血管音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即为收缩压。

继续缓慢放气,此时血管音先由低而高,然后由高突然变低,最后则完全消失。

血压计在听诊音调突然由高变低瞬间所示的水银柱刻度则为舒张压。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心音听诊
与同学互相为对方听诊心音,结果是:心音听诊很正常,听到一高一低两心音,无杂音。

正常心音可用如下口诀简单概括: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 心电图
(1)各波分析:
P波:时间0.10s,介于0.08s-0.11s之间,<0.22mV。

QRS波群:0.08s,<0.10s。

T波:为R波的1/2,与QRS波群主波同方向,时间0.16s,介于0.05s-0.25s之间。

T波正置
P-R间期:时间0.16s,介于0.12s-0.20s之间。

P-R段:时间0.04s。

S-T段:升<0.1mv, 降<0.05mv。

由心电图结果可以看出:各波都很正常。

无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

(2)主心电轴
由心电图结果可知: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电轴右偏。

(3)心率
在打印出来的心电图上直接显示了心率为75bmp,及75次/分。

如果没有直接显示,也可用过计算得出。

3.血压
已知:中国青壮年静息时的收缩压平均约110mmHg(100mmHg~120mmHg),,
舒张压平均约70mmHg(60mmHg~80mmHg)脉搏压平均约40mmHg。

在实验中,同学测得我的血压值为:收缩压90mmHg,舒张压70mmHg,略低于正常值。

与同学之间交流,发现大家所测得的血压都偏低,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体质瘦弱。

②测量中出现误差。

已知,收缩压的判断依据是:当听到第一声“咚咚”样血管音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即为收缩压。

第一声可能比较弱,很难听出,所以,收缩压的测量值低于实际值。

③仪器本身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 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诊器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3. 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4. 在描记心电图时,受试者应呼吸平稳、肌肉放松,以防肌电干扰。

参考文献
[1]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生理学实验,111-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