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产业组织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啤酒工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行业集中度在日益提高,企业数量在逐年减少,平均产量增加,行业趋向规模化、集团化。
我国啤酒企业迅速趋向规模化,为我国啤酒工业的发展壮大,提高我国啤酒工业整体经济效益和行业竞争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迎接国际天站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啤酒行业发展与国际发达国际之间的差距,啤酒企业产品单一,企业利润率较低,产业集中度仍较低,随着外资啤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啤酒行业的竞争将不断加大,我国啤酒企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啤酒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一、啤酒产业发展现状1.啤酒制造的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中的定义,啤酒制造是指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体积分数)2.5%---7.5%的发酵酒产品的生产,以及啤酒专用原料麦芽的生产。
包括----熟啤酒:瓶装,易拉罐装,桶装熟啤酒,其他熟啤酒;----生啤酒:瓶装,易拉罐装,桶装生啤酒,其他生啤酒;----鲜啤酒:瓶装,桶装鲜啤酒,其他鲜啤酒;----特种啤酒:瓶装,易拉罐装,桶装特种啤酒,其他特种啤酒;----无酒精啤酒;----啤酒麦芽:大麦芽,小麦芽。
2 .啤酒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
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市首先建立了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1901年俄国人和德国人联合建立了哈盖迈耶尔---柳切尔曼啤酒厂;1903年捷克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巴伐利亚啤酒厂;1903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合营在青岛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岛啤酒厂前身);1905年德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梭忌怒啤酒厂。
此后,不少外国人在东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厂,这些啤酒厂由俄、德、波、日等国商人经营。
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厂(哈尔滨),1915年建立的北京双合盛啤酒厂,1920年建立的山东烟台醴泉啤酒厂(烟台啤酒厂前身),1935年建立的广州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前身)。
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
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生产原料和啤酒花都依靠进口。
1949年以前,全国啤酒厂不到十家,总产量不足万吨。
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
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2386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2009年中国啤酒为4236.38万千升,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有数据显示,啤酒消费人群占了全世界啤酒消费者的20%,全球啤酒量的增长有30%来自于中国,我国企业行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重点。
国内啤酒17年的年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7%,啤酒行业收入、利润最近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国啤酒业显然已经是世界啤酒市场增长最快、产销量最大和中国大众消费品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
3.我国啤酒的发展现状相比啤酒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啤酒企业的成长优势却并不明显。
近几年来,啤酒企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上,啤酒企业“三足鼎立”。
2009年,华润雪花啤酒占国内市场份额约20%,青岛啤酒约占14%,燕京啤酒则为12%,哈啤份额,只有5%左右。
在华北市场上,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为45,其中北京、内蒙古、河北是其优势市场;华润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75%;另外,在北京市场,燕啤有60%以上的份额,青啤不到20%。
这说明中国的啤酒市场实力并不均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或被并购。
我国啤酒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啤酒企业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资企业为抢夺啤酒消费市场,近年来加快了对我国啤酒市场资本整合的步伐。
国内啤酒规模以上企业中有50%为中外合资或外资控股。
啤酒花、重庆啤酒、兰州黄河和西藏发展在我国新疆、重庆、甘肃和西藏地区啤酒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85%、75%、75%和50%。
而这四家公司与嘉士伯都有股权关系。
目前,我国十大啤酒厂商中只有燕京和金星没有外资股份,其他均有外资控股或参股。
中国的啤酒市场已成为外资驰骋的广阔疆域,这给本土品牌带来巨大的冲击。
现如今品牌已渐渐成为啤酒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啤酒企业大多数的品牌都是地域性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较低,而且产品主要是低档产品,市场竞争也主要集中于低档产品上,而中高档以上的啤酒市场则大部分被洋啤酒所瓜分。
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
我国啤酒企业并不具备品牌优势。
今年6月,啤酒巨头纷纷“争食”河南市场,河南区域性品牌趵突泉、月山、悦泉、奥克纷纷被收购,就说明区域性品牌企业危机四伏。
二、啤酒行业的市场结构所谓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和市场份额三个方面来描述啤酒行业的市场结构。
1.行业集中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通常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方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成为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
行业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销售额、增加值、员工人数、资产额)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计算公式为CR表示某行业中前几家最大的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
n的计算取决于n计算的需要。
该指标简单易行,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指标,它同时综合反映了企业数目及其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方面。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判断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卖方集中度低于10%左右,厂家众多,产品差异很小或较小,无明显的规模经济,而又自由进入的行业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卖方集中度介于10%-50%之间,厂家数目相对较少,存在较显著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中等或者较大,而又有一定进入壁垒的行业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卖方集中度大于50%,有显著地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的大,而又有较高进入壁垒的行业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美国前七大啤酒生产厂家垄断95%的国内市场,日本前四大生产商垄断99%的国内市场,其中仅麒麟公司一家便占有49%。
我国啤酒产业集中度较国际啤酒业相差很远。
目前中国的啤酒市场集中度较低,在世界主要啤酒生产国中,中国是除德国外啤酒行业集中度最低的国家。
大型企业数量很少,全国前三大啤酒巨头的啤酒年产值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30%左右。
而就啤酒行业来讲,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差异性和进入壁垒不断提高,因此当前中国的啤酒产业市场可以归结为垄断竞争的状态,尚未进入寡头竞争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啤酒业将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礼,中国啤酒行业未来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是大势所趋。
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啤酒行业处于多层次品牌共存的阶段。
2005年青啤、燕京、雪花三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6%,而国内前十大啤酒生产商也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1%,较2004年又提高6个百分点,啤酒业资本读进一步提升。
但这种寡头竞争的格局仍然局限于区域市场,尚未上升到全国范围的垄断竞争。
最近10年,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持续扩张产能,使市场集中度迅速攀升,2009年CR3达到45.3%,CR4达到56.3%,CR5为60.78%,CR10为71.9%。
1998-2008年这10年是中国啤酒行业规模化持续阶段。
从1998年开始,行业大范围的兼并收购持续不断,进入21世纪之后,外资也不断参与对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进程中。
1998-2008年是中国啤酒行业规模化持续阶段,除了新建产能之外,收购兼并成为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关键主旋律。
整整10年,行业领先企业借助雄厚的资金实力,优异的内部管理能力和最为关键的对终端渠道的整合能力将他们的市场份额持续提高。
截止2009年,华润雪花占据市场份额为19.8%,青岛啤酒占据14%,燕京啤酒占据11%,行业前4-10名共占据市场份额26.7%。
但是,依据国际成熟啤酒市场的经验,中国啤酒的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行业市场集中度还处于低位。
2006年美国、日本前三名企业占据本国市场份额分别高达79%和83%,第4-10位啤酒企业占据本国份额分别为16%和10%。
未来10年行业前3的市场份额还会继续提升,至少应该达到70%的水平。
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
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
赫芬达尔指数能区别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基础的市场结构。
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取得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可忽略过小的竞争对手。
2、将市场占有率平方。
3、将这些平方值加总。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用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其公式为:式中:X——市场的总规模Xi——i企业的规模Si=Xi/X——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该产业内的企业数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是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如果少于50家企业就是所有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取百分之的分子)的平方之和。
显然,HHI越大,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该指数不仅能反映市场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能反映大企业之外的市场结构,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中国前十大啤酒厂商的市场占有率1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18.00%2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13.00%3 北京燕京集团有限公司10.30%4 重庆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4.60%5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4.50%6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3.80%7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3.50%8 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3.10%9 金威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1.90%10 三得利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70%由于国内啤酒厂商的市场份额都相对较小,所以在计算赫芬达尔指数是只取我国前十大啤酒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经计算HHI=683.3赫芬达尔指数值为688.3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啤酒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3.市场份额目前许多外国品牌已经进入中国,比如美国的百威就是其中销售收入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