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引言 (3)
一、精酿啤酒蓝海,潜力巨大 (3)
1. 工业啤酒同质化与啤酒行业的破局之路 (3)
2. 精酿啤酒:传统又创新 (4)
3. 消费升级下个性文化的显现 (5)
4. 与美国相比国内精酿啤酒市场空间巨大 (6)
二、行业方向明确,文化与产品并行 (7)
1. PEST 分析:行业标准发布与消费分级利好行业发展 (7)
2. 产业链分析:各环节竞争者众多,细分市场仍有机会 (8)
3. 主要厂商分析 (13)
三、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14)
1. 投资建议:文化先行,步步为营 (14)
2. 风险提示 (14)
“就像一发子弹,一口直击灵魂。
”这就是很多精酿啤酒爱好者第一次喝精酿啤酒的感觉。
即使是喜爱啤酒的你,不少对于“精酿”也比较陌生,但当你喝过之后,就会觉得过去受到工业啤酒深深的欺骗,原来啤酒的口感可以如此丰富、麦芽汁可以如此浓稠、风味可以如此独特。
然后,你会不经意地发现,原来精酿啤酒经常就在你身边,甚至连你熟悉的海底捞早在2017 年就已经自己生产精酿啤酒,再然后,可能你已经回不去喝工业啤酒了。
一、精酿啤酒蓝海,潜力巨大
1.工业啤酒同质化与啤酒行业的破局之路
说起啤酒,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夏天的烧烤摊与脚边成堆的空瓶,并且各品牌各系列的啤酒也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同质化严重。
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啤酒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工业啤酒上面,并没有接触过精酿啤酒,不自觉地会给啤酒贴上了“豪饮”、“廉价”、“寡淡”等标签。
我国啤酒行业经历了40 年的风云变幻,从内资品牌各地设厂,到国内龙头全国性布局,再到外资进入抢夺市场份额,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尤其是2013-2016 年,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啤酒产量在2013 年到达顶峰,随后逐年减少,市场整体已然饱和,行业整体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局。
我国历年啤酒产量及增长速度
此外,多年来啤酒行业剧烈的价格战也让使各方身心疲惫,纷纷推出高端产品,开始另谋出路。
比如华润啤酒的脸谱、匠心营造及MARRSGREEN 系列;青岛啤酒的IPA、鸿运当头及奥古特系列;嘉士伯的风花雪月、凯旋1664 系列;还有百威英博的科罗娜、鹅岛、百威臻藏等。
其中,收购、开发精酿啤酒品牌,向精酿啤酒进军无疑是打开高端/超高端啤酒市场,打破现有市场增长停滞困局的首选方案。
2.精酿啤酒:传统又创新
Craft beer 通常翻译为“精酿啤酒”,行业也一般使用这个译名,不过2019 年4 月25 日,中国酒业协会颁布了《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将Craft beer 译为“工坊啤酒”,并定义为:“由小型啤酒生产线生产,且在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与调整啤酒风味无关的物质,风味特点突出的啤酒。
”
其实,关于精酿啤酒(Craft beer)到底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美国酿酒师协会(Brewers Association,简称BA)对于精酿酒厂的定义(并非对于精酿啤
酒),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
①小型:年产量在600 万及以下;②独立:非精酿酒厂的酒类
企业所占股价不得超过
25%;③传统又创新:酿造者所酿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风味,都从
传统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
然而,BA 对于该定义也在进行不断的修改,并且该定义只适用于美国酒厂。
但实际上又有一些得到广泛认可的精酿啤酒品牌的生产商由于股权的原因并不符合该定义,不属于
BA 认可的精酿酒厂。
当然,无论是中国酒业协会还是BA 的定义,其核心均是“原料自然,不添加无关物质,风味突出”,这主要也是为了和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工业啤酒进行区别。
从业界对于精酿啤酒的大致界定来说,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主要有以下区别。
3.消费升级下个性文化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