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PPT课件
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PPT课件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会诊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查对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要点
首诊负责制
对象: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 。 做什么: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处理→记录;若诊断未 明 确,则对症+请会诊(上级或其他科室)或转科。 下班时做好交接班。
急、危、重患者: 抢救→请会诊→陪同检查、住院→联系
后转科或转院。 拥有权利:组织会诊+收入院。
典型案例
疑难病例讨论缺陷累积
疑难病例讨论是训练医师临
床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如 何规范形式和内容。
5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要点
门诊,先抢救,后交费 负责人:正常上班时间→医疗组各级医师;值班或特殊情况(主管 医师手术、上门诊、请假) →值班医师→重大抢救逐级汇报科主任、 医务科、院领导。 主管医师与家属沟通、下病危、签字。 抢救时:快速、准确、医护配合、口头医嘱需复诉一遍、记录(可 6h内补记) 抢救室:设备、急救用品 抢救后:补记抢救记录(6h内),使用过的药物安瓶暂时保留,经 两人与记录核对无误后丢弃。
案例
【鉴定结果】
最终鉴定单位认定:某医院在对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未尽到诊疗 义务,存在医疗过失,与被鉴定人死亡的损害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过失参与度考虑为B级,建议20%)。
【审判】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医院对于患者为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胸痛 持续不缓解,并在留观期间出现晕厥等认识不足,仅因怀疑右肺活动 性肺结核让患者转到一级专科医院,违反“首诊负责制”原则,存在 医疗欠缺。医院对影像学检查结果没有追踪,延误了患者主动脉夹层 瘤的诊断,失去紧急救治的机会,且在未明确诊断情况下,让患者转 诊并停止监测及治疗,违反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规范,存在医疗过失。 参考鉴定单位对于过错参与度的意见,被告某医院应当对患者死亡承 担20%的民事责任。最终判决被告某医院赔偿原告高某丧葬费、死亡 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11万余元。
1
现状
现实意义 要点介绍
目录
2
3
现 状
医务人员不 熟悉医疗核 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 度执行力度 欠佳
误区
重制度形式 重处方开具 重手术操作 重医疗技术 重事后管理
轻制度内涵 轻病历书写 轻术后观察 轻人文沟通 轻前瞻控制
规范诊疗行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强化医务人员自律维权意识
3
分类
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
急诊会诊 全院会诊 院外会诊
3
要点
会诊制度
①急诊会诊:电话、书面通知→10min内到位→写会诊时间时应具体到分。 ②科内会诊:全科人员参加,疑难、危重、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具有科研 教学价值的病例。 ③科间会诊:主管医师提出、填会诊单(目的及要求)→24h内副高以上→主 管 医师陪同→记录。
④全院会诊:病情需多科协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特殊患者
→科主任提出(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拟邀人员)→医务科/同 意并主持→主管医师记录。
⑤院外会诊:科主任提出申请→ 医务科同意并联系有关医院→ 向受邀医院发出 会诊邀请函,做好登记→ 医务科主持→ 主管医师记录。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副主任 以上医师
三级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2
要点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频率:副主任以上1-2次/周,住院病房应早晚查房。
危急重患者:随时观察、处理,请示上级。 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 8h内→主治48h内→副主任以上医 师 72h内。 查房准备工作:病历、X片、检查报告、检查器材。 住院医 师汇报,上级医师指示。 各级医师掌握各自的查房内容。
会诊质量缺陷累积
住院总、二线医师能力
提升及管理是关键。
(准入制、规范培训、 出口考核等)
4
要点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范围:疑难、病重、入院3天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
佳者。 参加人员: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相关人员 (科内、他科、医务科或院领导)。 频率:≥1次/周 具体内容:主管医师准备、汇报→ 上级医师补充→三级医 师发言(由低到高) →主管医师记录(讨论本上 及病程中)
案例
患者高某某为原告高某之父。 2009年4月19日5时,患者至被告某医 院急诊,主诉:胸痛5小时,头晕、呕吐10分钟。诊断:胸痛原因待 查;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高血压;2型糖尿病; 陈旧肺结核。2009年4月19日10AM病程记录记载:患者今行肺CT+ 增强后排除肺栓塞,心电图无SⅠQⅡTⅢ改变,血气分析示PO2 179.1mmHg,SO2%99.7%,心梗三项动态监测无明显改变,目前 建议患者转某结核病医院继续治疗。 2009年4月19日10:50AM,患者在抢救室等候救护车转运时,突 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吸氧, 静脉予以肾上腺素、阿托品静脉注射,心电图示室性逸搏,瞳孔放大, 固定,胸外按压同时,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心电监 测示室性逸搏,心音不能闻及,心电图逐渐呈直线,予电复律,仍然 无效,于1l:40AM宣布临床死亡,死亡时81岁。 本案诉讼中,原告申请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 院随机确定某司法鉴定所就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与患者死 亡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参与度进行司法鉴定。
江苏患者郭*因呕吐、胸痛于至某市某医院就诊,接诊执业 助理医师为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摄胸片后,按急性胃肠炎 处理。次日,郭建再次胸痛,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 肌梗死,又转入另一医院,于10日后出院,*年6月,中国 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出院诊断证明书示: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患者认 为是徐州市某人民医院造成其伤害,将该院告上法庭。 经当地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医方执业助理医师,无独立 诊治资格\医方未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延误急性广泛前壁 心肌梗死的诊断及相应治疗\患者目前病况与医方延误诊断 及相应治疗有一定因果关系。 结论:本案例构成二级乙等事故,医院应承担75%的赔偿责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