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开题报告
试验组
目前工作进展
1.3.3 正交验证试验
制粒工艺 成型率(%) 89.13 A1B2C1 89.65 88.38 脆碎度(%) 57.62 55.93 57.71 外观评分 36.5 34.1 35.2 综合评分(%) 99.66 97.76 98.58
制粒过程中胚片出片连续,不黏轮,硬度适中,成型性较好。综合考虑最
迷迭香酸浓缩工艺热稳定性曲线图
目前工作进展
60 55
转移率/%
60℃ 70℃ 50℃
50 45 转移率/%
50℃
50 45 40 35 30
0 2 4 t/h 6 8
40 35 30 25 0 2 4 t/h 6 8
60℃ 70℃ 80℃ 90℃
80℃
90℃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浓缩工艺热稳定性曲线图
目前工作进展
1.2 填充剂的种类及用量筛选
编号 辅料种类 用量(%) 一次成型率 (%) 42.75 46.38 47.34 45.03 40.77 37.83 成型率(%) 脆碎度(%) 81.36 83.42 84.87 81.98 79.64 80.13 48.22 51.53 53.67 50.74 55.77 56.76 制粒过程评价
10 22.4 % 48.10 82.33 47.66 胚片硬度适中,不分层,有色差 因此选择 白浪糊精作为干法制粒的填充剂。 胚片硬度适中,不分层,有色差 胚片硬度小,不分层,有色差 胚片硬度小,不分层,有色差 胚片硬度适中,不分层,有色差 胚片硬度适中,不分层,有色差
目前工作进展
1.3 工艺参数优化
A B C D 综合评分(%) 水平转速 压辊转速 压辊压力 空白 1 1 1 1 96.59 偏差平 1 因素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方和 2 1 2 2 2 97.31 3 1 3 2 3 6.940 3 94.76 252.2 42.12 * 水平转速 4 2 1 2 3 91.96 5 2 2 2 1 89.74 10.29 1.719 3 6.940 压辊转速 6 2 3 1 2 88.12 6.257 1.045 3 6.940 压辊压力 7 3 1 2 2 81.42 8 3 2 1 3 85.99 5.99 误差 9 3 3 2 2 1 82.36 K1 96.22 89.99 90.54 89.56 K2 89.94 91.01 90.23 88.95 根据综合评分直观结果显示,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 A1B 2C1。方差分析表明水平 K3 83.26 88.41 88.64 90.90 R 12.96 2.60 1.90 1.95 转速对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需要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
目前工作进展
2. 提取工艺研究
2.1 正交试验设计
工艺评价指标 迷迭香酸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总多糖
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1 2 3 A用水量(倍) 8 10 12 B提取次数 1 2 3 C提取时间(h) 1.0 1.5 2.0
2.2 正交试验结果
注:综合评分(%)=迷迭香酸转移率/组间最高值×40%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组间最高值×40% +总多糖含量/组间最×20%
中试生产中3个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下降率不高,经过19h浓缩,指标性成分 较稳定,验证此减压浓缩工艺可用于中试放大研究。
目前工作进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提取工艺研究 浓缩工艺研究 成型工艺研究
成型工艺选择干法制粒 Nhomakorabea湿法制粒
流化床制粒
辅料筛选
糊精
甘露醇
乳糖
淀粉
目前工作进展
1. 干法制粒
1.1 润滑剂的用量筛选
10
12
3
3
2
2
综合考虑确定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前浸泡30 min,提取3次,每次1h
2.3 中试放大试验
5批抗甲方中试提取样品的成分转移率
批号 20161221 20161228 处方倍数 4 15 迷迭香酸转移率(%)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 总多糖含量(%) 93.02 90.18 55.68 56.45 22.43 21.89
2000 / 槽型混合 糊精 × 2000 97.6 槽型混合 糊精 可行 2000 96.8 槽型混合 糊精 可行 综上分析,载药量最高约为 27.6 % ,槽型混合制粒、快 400 / 快速搅拌 糊精 × 速搅拌制粒、手工制粒均成功。但日服用剂量为 75g 400 93.1。 快速搅拌 糊精 可行 400 / 快速搅拌 糊精:甘露醇(1:1) × 由于载药量过低给患者服用带来不便,因此放弃湿法制 400 / 手工制粒 × 粒工艺。 糊精 400 / 手工制粒 糊精:甘露醇(1:1) × 400 / 手工制粒 甘露醇 × 400 94.6 手工制粒 糊精 可行 400 / 手工制粒 淀粉 × 400 95.9 手工制粒 糊精 可行 400 91.2 手工制粒 淀粉 可行 400 / 手工制粒 蔗糖 ×
2
C
目录
ONTENTS
3
研究思路
目前研究进展
4
5
后期工作计划
立题依据
煎煮不便,服用量大
抗甲方水煎入药
稳定性差,不宜大量制备
易霉变、发酵、不能久贮
抗甲方颗粒
服用方便、剂 量小,显效快
易贮藏、携带, 质量稳定
1
研究背景
立题依据
2
C
目录
ONTENTS
3
研究思路
目前研究进展
4
5
后期工作计划
研究思路
1
编号 用量(%) 成型率(%) 脆碎度(%) 制粒过程评价
1
2 3
0
0.3 0.5
82.45
83.86 84.79
48.42
51.31 53.89
黏轮
稍黏轮 不黏轮
4
5
0.7
1.0
81.34
79.64
54.54
55.72
不黏轮,漏粉
不黏轮,漏粉严重
综上考虑最终选择加入量为0.5 %,既改善了黏轮的问题,又保证 了颗粒有一定的脆碎度和成型率。
31.02 34.12 79.85 52.54 糊精(山) 综合以上分析,白浪糊精比山河糊精更有利于颗粒成型, 胚片硬度小,不分层,有色差 乳糖 乳糖 乳糖 淀粉 淀粉 淀粉 22.4 31.02 10 22.4 31.02 48.66 46.74 43.63 41.33 38.93 78.46 69.84 75.82 73.10 69.23 50.43 49.68 52.99 57.84 56.30
研究背景
处方来源 抗甲方为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床经验 方,具有十余年的应用历史,并取得显著疗效。
夏枯草(君药):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处方组成
黄芪(臣药):增强免疫、保肝利尿 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血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1
研究背景
立题依据
3
4 5 6 7 8 9 K1
1
2 2 2 3
3
1 2
3
2 3 1 3
21.284 0.287
3
3 1 2 2
92.36
54.29 84.66 98.89 62.41
3 254.4 1
K2 K3 R
根据综合评分直观结果显示,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 3 2 1 3 87.11 A3 3B3C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与加水倍量对结果 3 2 1 99.59 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提取次数对结果具有显著性的 70.37 54.86 77.96 77.37 影响。在确定提取次数的情况下,设计单因素考察试验 79.28 80.89 74.92 77.40 对相关参数进行扩大验证。
2
目前工作进展
1. 浸泡时间考察
60 120 100
转移率%
80 60 40 20 0 0 30 60
转移率%
78.49
95.05
96.47
55 50 45 40 35
53.61
52.84
54.97
30
0 30 60
浸泡时间(min)
浸泡时间(min)
迷迭香酸转移率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
综上确定提取前浸泡30min
连翘酯苷A浓缩工艺热稳定性曲线图
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浓缩工艺需控温在70℃以下。
2. 中试放大试验
中试浓缩样品3个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下降结果
批号 170310-001 170311-002 170312-003 均值 迷迭香酸转移率(%)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 8.17 6.32 10.86 8.45 12.08 5.32 8.54 8.65 连翘酯苷A转移率(%) 11.62 9.34 8.58 9.84
170310-001
170311-002 170312-003
10
10 10
88.57
92.91 89.32
53.12
54.35 56.11
23.74
22.48 25.75
经过5批中试放大验证,3个指标性成分下降率不高,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放大。
目前工作进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提取工艺研究 浓缩工艺研究 成型工艺研究
83.04 13.913 96.95 26.214 79.81 4.89 77.92 0.55
2.3 正交验证试验
正交验证试验设计及结果
毛蕊异黄酮葡 迷迭香酸转移 试验组 加水倍量A 提取次数B 提取时间 (h)C 萄糖苷转移率 总多糖含量(%) 综合评分(%) 率(%) (%) 1 2 3 4 5 6 10 12 10 12 3 3 3 3 1 1 1.5 1.5 101.2 101.6 100.3 101.4 98.90 101.6 59.86 58.21 57.44 62.11 59.84 61.83 24.23 25.09 24.78 22.84 24.33 24.81 97.69 97.49 96.22 98.13 96.87 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