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选题背景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虽然获得迅速发展,经济亦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员失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也日益浮现,从而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人类进入了追求环境、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新时期。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都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样的,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员工权益得不到保护、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等。
于是,企业的微观利益目标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人们要求企业在追求微观利益的同时,也应注意其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为国外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全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探索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对加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形成和完善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深交所于2005年6月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该指引要求制定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及实施计划,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将率先引入社会责任机制。
可见,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并进行适当披露也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选题意义发达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证明,社会责任会计是推动全社会关心企业的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起步较晚。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增加,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开展,我国有不少学者分别采用实证研究或规范研究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影响因素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课题的系统研究,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社会责任的界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理论和披露模式等,致使各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在内容、形式、繁简程度和质量标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较低,信息的相关性较弱。
因此,本文有利于完善企业社会责饪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问题的研究。
2、现实意义(1)增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我国改革的范围虽然已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伪劣产品、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员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独立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就会使得企业对自身活动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认识,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促进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共赢。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之后,在社会、政府和民众的监督、推动、呼吁下,企业才会主动反省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促使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
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企业重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就必须借助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共赢。
(3)通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促使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有所改善。
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较低且很不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对规范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走上制度化、程序化的道路,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明显的改善。
(三)文献综述1、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就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义词,社会利益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
从此“企业社会责任”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并迅速成为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会计学等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发表了《社会责任会计》(David.F.Linowes,1968),率先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并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理论领域中的应用。
并在1973年对上述定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Cowen,1987)一文指出公司规模、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是否存在社会责任委员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而盈利能力则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相关。
《Europe tries the Corporate social report》(Dierkes.M和Coppock.R ,1977)一文描述了德国企业所采取的三种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形式:社会责任报表、传统报告、目标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目标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披露形式除了对企业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详细披露之外,还详细列示了企业未来的社会责任目标。
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CEP)作为一家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于2001年12月12日发表了SA8000(80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l。
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强迫劳工和安全卫生、结社自由以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个要素。
2、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1)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国内有关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常勋,1990)教材中,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
吴俊等学者综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②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③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④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⑤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卢代富,2001)一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且这一修正与补充并不与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相冲突。
《国际会计》(常勋,2001)一书总结了各国社会责任会计批露的内容包括七项:环境、就业机会、人事、参与社区活动、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企业行为、商业道德。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耿建新、焦若静,2002)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环境会计趋势报表”的问题。
《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阳秋林,2005) 一文建议中小型企业采用在现有报告体系中增设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而大型企业则建议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并试探性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以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为核心。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研究李建发(2002)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较差,不利于社会对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的监督,也不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架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阳秋林,2002)一文指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好于私营企业,但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陈玉清、马丽丽,2005)一文指出:现阶段社会责任信息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但是,由于行业特色的存在,不同行业之闻的价值相关性迥异。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刘长翠、孔晓婷,2006)一文指出:虽然不同公司的资产规模不同,但现有资产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普遍走低,上市公司资产的利用目的倾向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社会贡献的考虑较少;目前上市公司对社会的贡献状况和公司的财务表现和经营理念的相关性不大,这和目前上市公司对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消极态度相吻合。
《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沈红涛,2007)一文指出经实证检验发现:①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②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③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嚣环境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宋献中,2006)一文经调查指出企业年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都不大,在决策有用性方面,这些信息被专业人士认为可能没有价值或没有价值;在公共关系方面,则介于可能没有价值和有一定价值之间。
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共关系价值显著大于其决策价值;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大于其公共关系价值,但不完全显著。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胡承德,2009)一文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前还只停留在自发阶段,既不规范也不完整:披露的内容不完全;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运用非会计方法披露的信息远多于运用会计方法披露的信息;企业没有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
(3)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研究《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阳秋林,2005)一文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除了财政部公布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中的社会积累率和社会贡献率外,还应该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对社会福利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和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研究》(刘珺、耿建新,2008)一文指出认为我国企业应当披露以下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产品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