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6-12-27T11:56:08.9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向筱萱[导读]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博大精深文化影响的中医药已然成为我国的国粹。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医药知识在维护古今人类健康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将在应对自然、社会、疾病的变化中获得世代传承、持续创造与发展。

本文拟从中医药知识的定义及分类出发,浅谈中医药认识误区及其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知识;分类;认识误区;知识传承
一、中医药知识的定义及其分类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博大精深文化影响的中医药已然成为我国的国粹。

中医药文化不仅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学派的精华思想,同时还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密切相关。

除其整体思维模式所包蕴着的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艺外,中医药这一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防治人体疾病的科学还拥有极其丰富且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在医学尤其是西方医学如此发达的现代,中医药学仍在维护人类的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以下八类:
1.生命知识:与人的生命过程相关的知识即为中医药的生命知识,即人类生、长、壮、老、己等知识,具体包括神明、形体以及生命物质等内容。

2.养生知识:与养生、保健、防病以及延寿等相关的知识称之为养生知识,我们所熟知的饮食养生、药物养生、四时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均属于中医药中的养生知识。

3.疾病知识:中医药中的疾病知识即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内科病、外科病、妇人病、小儿病、五官病等均包括在内。

4.诊法知识:对处于疾病状态下人体临床征象的神态、形态、物态、自觉态、舌象、脉象等知识进行诊断的知识称之为诊法知识。

5.疗法知识:疗法知识即与疾病治疗方法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具体包括药物、针灸、正骨、推拿、手术、刮痧等疗法。

6.针灸知识:由于药物疗法与针灸疗法是相对独立的且理论相对完善的疗法,因此本文将它们各自独立列为一类。

针灸知识主要包括针刺、艾灸治疗等内容,具体蕴含针具、灸具、针法、灸法、针方、灸方等知识。

7.方剂知识:中医药中的方剂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方剂的名称、组成、用法、主治、加减、应用等知识。

8.药物知识:药物名称、品种、产地、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知识均属于中医药中的药物知识,如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等。

以上八类中药知识,方剂知识、药物知识、诊法知识、养生知识、针灸知识、疗法知识等是能够直接开发利用且产生一定利益的中医药知识,但这些知识的应用与生命知识、疾病知识等基础中医药知识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现代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误区
鸦片战争后,西医引入中国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使得西医药在我国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人们在中西药物对比应用和临床实践中常常会对中医药产生一些认识误区。

1.关于疗效和速度的误区
不少人存有这样的错误观点:“中医治病慢、西医治病快。

”事实上,对症用药并用药及时地情况下,中西药在疗效和时间上是一样的,而且诸如人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在类的中医急救药物具有西医药所无法比拟的解决作用与速度。

对于病毒性疾病,中医药的疗效与速度与西医药也不相上下,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只能起到预防疾病继发感染的作用,直接杀灭和抑制作用十分微弱,中医药则可通过辩证论治、组方用药等手段直接杀灭或抑制病毒。

2.关于中药“无毒”的误区
我们身边不少人认为中药无毒,因此他们不管有没有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胡乱吃中药,而且大多数人也并没有遵医嘱服药,甚至出现了将中药当做保健品长期服用的情况。

事实上,“是药三分毒”,中草药既有治病作用也有致病的作用,误用、乱用或过量使用以及配伍适宜、炮制不当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情况乃至会产生致癌的风险。

3.“补药无害”的误区
人参、沙参、党参等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人们在服用它们时需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身体强壮和不宜滋补的人在选择这些中药时则需更加谨慎,以防造成一些不良反应。

三、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传播
为了中医药知识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传播加以重视。

1.中医药知识的传承需以民族文化为支撑
无论是中医药中的理论模式、思维方法,还是其诊疗手段与价值取向,均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且相互融合,因此中医药知识在长期应用、传承、发展过程中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传承中医药知识时必须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为支撑,失去文化背景的中医药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传播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保护问题息息相关,只有从整体上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才能保证中医药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延续性。

2.中医药知识的传承需以内部动力为支撑
中医药的价值不仅体现于其维护人类健康的使命,更在于它在情感、文化等领域所赋予中华民族的深层次的内涵。

中医药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这一环境有助于其按照自身规律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传承中医药的工作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主动的、内在的、自觉的要求,中医学者及研究人员应将中医学术传承当成是自己的一种历史责任,一种毫无任何功利思想且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

除以民族文化和内部动力为支撑外,我们在进行中医药知识传承与传播时还需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加以重视,如前文所述,生命知识、养生知识、疾病知识、诊法知识、疗法知识、方剂知识、药物知识、针灸知识等构成了系统的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对中医药知识的传承需坚持完整性,片面的、割裂的传承事实上是对传承工作的阻碍,这样的后果必然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破坏,甚至最终还将走向消亡。

结束语:本文对中医药知识的定义进行了简单说明,进而介绍了中医药知识的八大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误区,最后就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传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更好的为广大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01:22-26.
[2]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03:192-194.
[3]左言富.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江苏中医药,2005,05: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