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1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时间人物国别支持国开辟的航路备注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欧洲→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欧洲→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绕过好望角,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对欧洲:①引起了“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②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欧洲殖民扩张活动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材P25(2)对美洲、非洲:①欧洲殖民扩张活动给美洲的传统社会带来了灭顶之灾。

②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3)对亚洲:①欧洲殖民者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②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亚洲开始面临欧洲殖民地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4)对人类社会①各地文明交流碰撞开始,人类活动舞台进一步扩大。

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的结合点,现代化世界的起步。

②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新航路的开辟的评价(拓展)(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了主流文明拓展。

(3)思想震撼之路:“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5.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拓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早期殖民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早期殖民活动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新航路开辟的必然结果,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它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1.荷兰殖民活动(教材P26)(1)条件:①16世纪,荷兰赢得国家独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②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荷兰的造船业和运输业。

(2)时间: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3)扩张:①贸易范围: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②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

(4)影响:①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②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

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17世纪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伦敦、纽约)2.英国的殖民扩张(教材P27)(1)英国的崛起(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国内等)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对外殖民扩张,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凭借实力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击败荷兰;18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2)殖民扩张特点:政府鼓励海盗式劫掠;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如对中国的鸦片走私);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影响:①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给殖民地带来灾难,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但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

3.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原因(拓展)(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2)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英国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4)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4.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1)特征:早期的殖民掠夺较多地体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

第一,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第二,掠夺殖民地金银财富;第三,奴隶贸易。

(2)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双重性(影响)①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殖民地国家: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③对世界:A.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B.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考点2 工业革命1.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使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2)条件:①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②圈地运动的开展获得了劳动力;③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聚了丰厚的资本;④殖民战争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⑤英国是岛国,社会稳定;⑥煤、铁等资源相对丰富、交通便利;⑦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重视,如修改专利法等其他有利因素。

(3)必然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

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2.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要发明(1)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2)发明:①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②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③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4)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世纪中期。

(5)①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②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6)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3.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丰富了物质生活。

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日益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⑤开启了人类的新时代——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兴起,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

⑦使英国确立了世界霸权,成为“世界工厂”。

(2)消极影响:①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开始尖锐,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直接原因);(2)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3)资本积累;(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①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对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19末20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们的公民意识增强。

(4)对侵略方式的影响: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①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分完毕,导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②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7)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等能源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7.垄断组织(1)概念:是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积极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①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②控制着垄断组织的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③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8.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

(2)不同点:①规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②标志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③科学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推动力。

④部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⑤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9.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