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能否及时作出合理的抉择,往往事关生死。
那么,当灾难降临,我们该怎么办?岳阳市蓝天救援队梳理了三大应急自救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合理应对,远离危险。
误区一:麻木在杭州“七·五”公交纵火事件中,据目击者披露,一名正对车后门单人座位上的年轻男子,从随身携带的双肩包中倾倒出具有较强刺激气味的液体,用打火机点燃液体,车厢瞬间起火燃烧。
如果当时周围乘客稍有留心,也许能更早发现异常,及时作出反应。
误区二:盲目据统计,在重大灾难中,86%的遇难者是因为恐惧和盲目逃窜错过了最佳逃生机会。
在突发事故中,由于人们缺乏安全知识,盲目施救,往往会再次造成悲剧。
很多时候,救人不能仅仅靠勇气和胆量,而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术。
今年2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慈溪支公司办公楼6楼一间办公室发生火灾,因火势较大,无法扑灭,员工相继撤离。
但是,其中一名员工慌乱之下,从6楼跳下摔在二楼平台,经抢救无效死亡。
施救若盲目,后果也严重。
去年8月15日,山东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处地下管道的检查井内,3名布线工人因缺氧被困井下,1名工人下井营救时也因缺氧被困,事故共造成两死两伤。
误区三:慌乱去年7月28日,河南某地商贸城5层高的钢架大楼因附近施工的一压路机突然发生晃动,3000多名顾客和店员误以为发生了地震,情急之下纷纷夺门而逃,发生踩踏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提醒:在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时,人们出于本能,都会选择尽可能保护好自己,尽快逃离危险现场。
其实,互助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应对事故方式。
比如,当地震发生时,有老师组织男同学保护女同学,年纪大的保护年纪小的,有序离开现场,比那种只管自己盲目奔跑的,发生伤亡的概率要小很多。
要有效地开展互助,大家还必须学会科学的救助方式。
岳阳市蓝天救援队致力于免费向公众提供:灾难救援、户外救援、医疗保障、无线电保障以及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等。
欢迎您关注岳阳市蓝天救援队公众号,学习各种减灾防灾知识,在碰到突发状况时,能及时、科学地作出反应。
"三要原则":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三救原则":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2、结绳下滑自救,3、向外界求救。
"三不原则": 1、不乘普通电梯,2、不轻易跳楼,3、不贪恋财物。
小腿抽筋急救法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抽筋。
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常在游泳时发生。
如不及时抢救,常常会溺水而死。
急救措施1.在游泳时发生小腿抽筋时,一定不要慌张,先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然后像海蜇一样,使背部浮在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
一次不行的话,可反复几次,肌肉就会慢慢松驰而恢复原状。
2.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的病症也时常发生,此时,可迅速地掐压手上合谷穴(即手臂虎口、第一掌骨与二掌骨中间陷处)和上嘴唇的人中穴(即上嘴唇正中近上方处)。
掐压20-30秒钟之后,疼痛即会缓解,肌肉会松驰,其有效率可达90%。
如果再配合用热手巾按揉,用手按摩,效果会更好。
3.小腿抽筋是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脚部受冷时,由于肌肉供血不足引起的。
游泳前睡眠不足或未进早餐,可能成为诱因,因此要注意充分休息和营养。
户外骨折急救三不?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关于救援队的营救能力1.营救队员的经验很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水中救援、狭窄场地救援、坑道救援等。
所有这些救援活动都需要特殊的知识、训练和技能,仅有良好的愿望不能代替充分的准备和快速的反应。
因此,救援队员必须注意平时的演练和训练,注意积累经验。
2.营救队员的心理素质救援人员不仅自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救援行动的持续开展,还必须给予被救人员一定的帮助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所以救援队员既要掌握物质性的救灾技术,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救助技术。
3、有害物识别与处置有害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害物包括化学、物理、生物有害物等。
空气不畅的场所更容易聚集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救援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有害物,因此,在营救过程中时刻监测有害物的出现并及时作出处置是十分必要的。
4、营救装备现代城市建筑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增加了灾难发生后救援的难度。
因此,救援设备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营救装备的类型主要有剪切、扩张、举升、动力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5、结构识别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筑物也越来越多地以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为主,建筑物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结构识别的任务也越来越难,只有对现场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识别之后,才能保障救援行动的安全。
6、安全保证安全是救援行动中最重要的要求。
这里的安全不仅指幸存者的安全,也包括救援人员和围观公众的安全,还包括救援行动的安全问题。
所以必须首先保证救援队伍中上上下下都要有安全的救援观,掌握救援的安全操作程序,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
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是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
安全检查的内容有常规检查和救援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查等。
常规检查包括环境检查、确定幸存者生存的可能性、确定救援人员有无危险或所冒风险有多大、安全装备检查等。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头盔、双层皮手套、护目镜、防毒呼吸器、手电等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安全监督包括对环境安全状况的监督、对救援人员的活动和身心状态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这也是衡量一次救援行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救援行动中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小觑。
现场可能危及救援队员生命安全的危险包括震损建筑物坍塌、有毒气体扩散、放射性物质污染、爆炸、余震等。
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震损建筑物危险评估、危险品处理、设置安全监视哨等。
救援队能力的影响要素分析一、队伍组成一支功能全面的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应当具有合理的结构和一定的人数。
不同的职能对于救援队能力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救援队是由搜索、救援、医疗、技术四个分队组成的。
技术分队中包含了结构专家、有害物质专家、重型设备与起重专家、技术与信息专家、通信专家、后勤保障等;另外,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小组也推荐了救援队结构组成,是由规划、安全、公共信息、联络、行动、技术、支援等模块组成的。
在其行动模块中,包括搜索、救援、医疗三部分;技术模块中,包括有害物质、工程和起重三方面内容;而支援模块是由通信和后勤组成的。
二、指挥救援行动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良好的现场组织与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官的指挥与决策。
面对混乱的灾害现场,指挥官应始终保持镇静,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现场救援指挥系统,快速视察现场,估计现有的和潜在的情况,正确估计实际救援所需要的资源,判断废墟中是否有幸存者并发现危险因素,尽快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重点地段上开始搜索与救援,而获得这些能力不仅需要技术和能力,还需要指挥官在长期救援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
三、协调现场救援行动的协调,是指在国内救援时与现场指挥部、与当地政府、军警部门与其他救援单位及对社会公众及媒体的协调,在国外救援时与受灾国政府、与国际救援协调机构、与其他国家救援队及对社会公众媒体的协调。
四、搜索搜索是指寻找遇难者并准确判断其位置的过程,搜索行动可为后续的营救行动提供依据。
搜索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人工搜索、犬搜索、仪器搜索。
在灾害现场搜索队员可将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首先通过呼叫、敲击、视觉判断等人工搜索方法以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遇难者,然后进行犬搜索,以寻找被掩埋于废墟下的遇难者,最后对重点部位进行仪器搜索,以精确定位。
五、营救营救指运用起重、支撑、破拆及其他方法使遇难者脱离险境的行动。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研究,救援任务可分为九种类型:绳索救援、水上救援、运载工具和机械救援、狭窄空间救援、建筑物倒塌救援、坑道救援、洞穴救援、水下救援还有野外救援。
六、医疗医疗是指由具有灾害事故现场急救医疗经验的专业急救医生,采取医疗救护手段,对遇难者进行救助的过程。
救援队具备了一定的医疗能力才能对幸存者实施有效的医治。
医疗救护行动应当与搜索行动、营救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救援行动的全过程。
七、通信通讯系统是救援队伍获取信息、得以开展搜救行动,并传达给上级指挥部门的重要保障。
通信的目的是使现场与指挥中心获得同步的信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得到适当的监控。
救援队的通信包括现场支队内部指挥通信、现场总队长指挥通信、现场协调组对外联络通信、行进中车队内部指挥联络通信、行进中协调组对外联络通信五种。
八、后勤保障后勤保障是衡量一支救援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队伍实施搜索、营救、医疗等任务的需要,提高队伍的救援能力。
保障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救援能力。
后勤保障的工作主要有动力保障、照明保障、装备维护和油料、物资供应、大型机械支援、食品与饮用水供应、现场活动记录、卫生设施。
九、日常培训日常培训是衡量救援队伍及队员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队员们只有平时刻苦训练,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救援现场中冲锋陷阵、出色完成救援任务。
衡量救援队能力的准则2014-06-29 15:15浏览数:5次衡量救援队伍能力的准则包括三个,即反应速度、突击力、机动能力。
①反应速度:指的是队伍对一次灾害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这个“快速反应”不限于接到救援任务后的启动阶段,它更体现在到达现场后,能够快速行动,投入到每一个“子任务”当中。
②突击力:这是衡量一支救援队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突击力强意味着救援队伍能够利用各种装备、采取各种方法,完成难度高、任务重的救援使命。
③机动性:大规模灾害发生后,它带来的影响范围也是非常之大的,这时,救援队伍可能会根据上级指挥的要求转移场地,参加更多的救援任务。
这就是所谓的“机动性”,即队伍从A地转移到B地的能力。
此概念与“反应速度”有所区别:机动性重点在“转移”上,而反应速度侧重于某一个固定的场点。
怎样制定家庭应急避险计划?一.疏散线路1.了解住所周围疏散线路。
2.简单画出家里各房间至所住楼层安全出口的撤离线路图,保证儿童一目了然。
3.设定汇合地。
防止突发事件造成联络中断,家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汇合。
二.家庭联络表制订家庭联络表,包括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外地重要联系人电话、手机号码。
三.特殊人群紧急情况发生时,优先考虑残疾人、老人、孕妇与儿童的特殊需求。
四.重要单据妥善存放保险单、房契、合同、财产清单、存折等重要单据,并准备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