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的力量》读后感
《品格的力量》这本书塑造了亿万人民的高贵品行,被誉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斯迈尔斯先生的这本书表明:我们那脆弱而不完美的人性可以达到多么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境界!可以发展和拥有一种多么真实而高贵的人格品性!
作者把那些曾在人间生活过的最优秀的男女的高贵而壮丽的人生图景展示在年轻人面前,力图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力。
“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自立起来。
骨气是借助于品格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准则。
有骨气的人是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良心。
”爱默生的名言中体现出来品格在我们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
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
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
每一种真正的美德,如勤劳、正值、自律、诚实,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们的崇敬。
具备这些美德的人值得信赖、信任和效仿,这也是自然的事情。
以下就是我对这本书所说的品格的力量在我们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敬业是热爱和敬重自己的工作。
从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往往能够判断出这个人具有怎样的品行。
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专研工作。
一个敬业且脚踏实地的员工,才是德才兼备、能够被公司委以重任的首选。
自动自发是一种自觉自律的表现。
是金子就一定要去闪光,不把自己放到阳光下,别人怎么会发现你的光芒?展示自己闪光的一面,让你的才华有展露的机会。
不要“不推不走,不打不动”,工作要积极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培养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
不管领导在与不在,都应把工作自觉自愿地完成好。
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难找的同时,老板们却感叹“人才难求”,什么人才?积极主动做事、能创造价值的人才。
主动地做一些“分外”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是成功的基石;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一些分外事,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视为一种机遇。
虽没有获得更多的报酬,但却收获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养成多做“分外”事的习惯,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还能增强自己超凡的生存能力。
工作中要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勇于创新,懂得“用进废退”的原则。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做出承诺,就应该对这份职业负责,对于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
不要找机会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主动并勇于承认错误,分析错误,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如何培养责任心?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危机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认真踏实的做起,尽职尽责,只有大家都具备了负责的良好品格,才会在公司上下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担当的良好局面,才会提升企业的信誉度。
一个人想要成功,能力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的集合体,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别人的优点。
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团队,多为别人考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树立起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最需要的是服从,服从并不代表你没有能力,服从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成熟、顾全大局的表现,是对企业领导、企业制度和企业工作的尊重,有了尊重,才会顾全大局,服从总体安排,才会集合一切资源和能量,执行并实现战略目标。
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让我们在困难中坚定,在挫折中顽强,在逆境中保持昂扬的斗志。
凡事不进则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
低调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涵养境界,也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做人,都要谦虚低调,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求教,借鉴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不断提升自我。
要懂得尊重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过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
”手里握一把沙子,手抓得愈紧你就失去的愈多;而张开手掌,你会得到的多一些。
用感恩的心面对工作、面对社会,你就会快乐,就会去做出回报。
把工作看做是自己的经济基础、发挥能力的平台、学习实践的机会,把领导和同事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生活和工作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挑剔。
端正心态,培养宽厚仁爱的性格,这样才会让生活变得多彩,让工作变得愉快。
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到真诚、公正、正直和忠厚。
总而言之,可以在上帝给安排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职。
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只要我们尽心尽职,这就展现了生命的最高信念和个性。
或许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崇高可言,其实,人的平凡生活本身并不是崇高的。
人的高尚情操中的恒久生活就“集中在平凡的职责范围内”。
一切美德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的要求。
这样,美德才崇高、永恒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