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项塔兰读后感6篇《项塔兰》读后感(1):命运迟早会让我们相遇的有一类书是这样的,不知道它的存在也就罢了,一旦得知后读了起来,简直要为自己竟然从没听说过它而感到羞愧。
《项塔兰》就是这么一本书。
起初在《西亚走着瞧》里看到许老师提到一句,立刻来了兴趣。
光是大致的几个关键词:抢劫、逃犯、孟买、偷渡、黑帮……就足以令人痴迷,更何况发生在20世纪末,居然是一个根据真实改编的故事。
作者即主人公,上演了现实版的《越狱》,用一本假护照从新西兰逃到印度——又一个不思议之国度。
比起魔幻的印度,越狱什么的几乎不值一提。
小说这才刚刚要开始。
从孟买。
我在上一次穿越欧洲大陆的旅途中开始读《项塔兰》,从柏林飞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比利时前往法国的大巴、横跨西班牙的列车、波尔多闹市的coffeebar、一路奔向欧洲最南端的顺风车上,读着发生在遥远南亚大陆上的奇幻情节:隐藏巨大秘密的逃犯,住过印度偏僻的小村子,会说一口流利的印地语和马拉地语,在贫民窟当赤脚医生,爱上一个似乎更神秘的女人,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掌管过孟买的黑市交易,学会了假护照业务,跟着帮会的人去阿富汗给穆斯林游击队送补给……欧洲的最后一天,我在傍晚抵达与摩洛哥隔海相望的港口小城Algeciras,入住的airbnb有点sharehouse的意思,几个房间租给不同房客,建筑已经有点像摩洛哥riad,中间围出一个天井,一位瘦骨嶙峋的赤膊大叔躺在藤椅上看天,见我后站起来打招呼“hi,我叫Paul。
”Paul是名自由作家,来自英国,却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剩下的时间也是在各个国家乱晃,写一些有关旅行的稿子。
“我前几天去攀岩的时候摔坏了腿,只能暂且在这儿养伤啦。
”Paul也从这儿坐船去过摩洛哥,热心地拖着一瘸一瘸的腿带我先去港口踩点。
屋子楼下就是房东经营的café,我们坐在露天的座位上喝着冰啤酒聊天,自然少不了有关书的话题,跟英国人聊毛姆一般都不会错,但总会互相问起,“最近在看什么书呢?”“《项塔兰》,一部很神奇的书。
”我说。
“啊,这本书超棒啊我也读过,是讲逃犯的故事吧。
”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旅行、小说、过去、未来。
自从法国一个人旅行至西班牙南边尽头,已经好久没有同人认真地聊天、说那么多话。
尤其是当你谈论正在看的书时,还能获得对面那个人的共鸣,这个本来只有渡口作用的小城,也显得温馨和具象起来了。
半个月后,我已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南下到摩洛哥的马拉喀什。
有天晚上,老板邀我一起在旅舍客厅抽水烟,随后又有两位小哥加入。
他们是孟买出生肯尼亚长大目前在英国念书的印度小哥,地道的“世界人”,作为移民二代,对于印度几乎没有太大印象,我试着问起,“你们知道《项塔兰》这本书么,是发生在孟买的故事。
”“啊知道啊,这本书超级有名哎,你知道么,书中的Leopold酒吧在孟买依旧超有人气噢,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恩,我会去的,一定会去的。
待我再看几遍《项塔兰》。
书的开篇第一句话说,“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
”《项塔兰》虽然是一部犯罪者写的自传式小说,却散发着一股光明磊落的坦荡之感,对自己的善和恶、对每一面向的自己皆诚实,或许这是此书最可贵之处。
我只不过带着这本书走了小半个世界,却发现里面已经写完整个人生所有的故事。
《项塔兰》读后感(2):读《项塔兰》这本中文译本共733页,我相信自己的直觉,知道它是个精彩的故事,把它当成“bedtimestory”。
那次室友聚会,室长的表弟也在,是个香港人,直笑我所读的外国小说几乎都是中文译本,要是他的话,一定读原文,才更有感觉。
但是一方面我的英文没那么好,一方面我觉得用自己的语言(中文)去阅读更有感觉,所以不以为然。
况且,我认为,这些译文对于中文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我花的时间不多就读完它,因为对这个故事实在爱不释手,对作者的经历瞠目结舌,不过网上介绍说,这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多半是虚构,比如里面的冷血杀手“萨普娜”并不存在。
但是看看作者GregoryDavidRoberts的真实经历,要是换了别人,不是在监狱里度过乏味、空虚的一生,或被同监狱的人打死,或被狱卒打死,或在逃狱的时候被枪毙,或者在孟买时被黑帮杀掉、或被遣返,或因吸毒而惨死,被虫咬、得霍乱,反正九死一生。
不管是书中的他,还是现实中的他,都注定是个传奇。
他的人生是场大冒险,是一部电影,主角总是死不了,死了也会回来,让观众振奋。
《戴顿日报》这样评论:我惊讶于作者居然可以活到现在继续写作,他被无底的深渊吞噬,然而却爬了出来,毫发无伤……拯救他的是他对其他人的爱。
最后那句话真是说到点上了,“拯救他的是他对其他人的爱”。
小说中的他(林)对其他人有种天然的热爱,只要那人不是欺善怕恶、恃强凌弱,他总是毫不保留地喜欢和热爱他们,“我喜欢昌德拉”,“我喜欢莫德纳”,“我开始喜欢上这个人”,“我爱他”(哈德拜),诸如此类的表达非常多,他几乎热爱每一个人,总能从别人身上看见人性的闪光点,换来的是许许多多的人热爱他。
英文杂志里有一篇文章写《反射的爱与恨》,也许真的是这么回事,你爱别人,别人也爱你,若你恨别人,别人也会把恨反射回你身上。
除了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这个故事还有更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点缀其中的连珠妙语。
有一天我把那句很有感觉的话告诉朋友:“我感觉到我那因为太麻木而无法悲伤,因为太冷漠而无法发怒的内心里,有片黑暗在滋长。
”其实这句话不过是句描述,不是富有洞见的话语,我只是有所感触,朋友回复说,那好像是我的写照,我暗自笑起来,其实啊,我哪里达到这样的境界呢!真是太搞笑了。
不过她是在责怪我不够关心朋友,这我理解。
也许在一个人所认识的人当中,他们每个人只认识他/她的一面,像一个平面,而非立体,所以给出的评价难免有误差。
里面许多妙语是通过林所爱的女人“卡拉”之口说出来的,也有林和哈德拜说的,我摘录一些:这世界一直想让我归顺,但徒劳无功。
我想我完全不是那种宽容的人。
我想我们所有人,每个人,都得去争取未来。
不争取,就没有未来。
如果我们不争取,我们就得永远活在现状。
或者更糟,得活在过去。
我想爱的用意大概就在于此,爱是争取未来的方式。
我不知道何者更令我害怕,是摧毁我们的力量,还是我们忍受那力量的无穷能力。
恐惧使人口干舌燥,仇恨令人窒息。
这就是为什么仇恨无法诞生伟大文学:真正的恐惧和真正的仇恨,使人无言。
每一桩高洁的行为,其核心都藏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宇宙时时刻刻在由简单变得复杂,朝着那最终的复杂状态,或许我们称之为“上帝”的东西,如果你不相信上帝这个字眼,不妨叫它“终极复杂”,不管如何称呼它,整个宇宙正朝着它移动。
凡是抑制、妨碍、或阻止那往终极复杂移动的东西,都是恶的;凡是促进、推动或加速那往终极复杂移动的东西,都是善的。
快乐是个迷思,那是人创造出来的,好鼓动我们买东西。
全世界,世上所有人,对我毫无意义……为了对的理由,做了不对的事。
人总是不会学乖。
那没关系,因为如果每个人第一次受了教训后就学乖,那他就完全不需要爱了。
除了妙语,还有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如可爱极了的普拉巴克,还有“熊抱”,包罗万象。
有人评论它继承了狄更斯的精神,写出20世纪格局宽阔的人生大戏。
网上说,电影版的男主角是强尼·德普,虽然我很喜欢这个男星,但他平时给我的感觉有些诡异、怪异,和我在书中看到的感情丰富的硬汉形象不是很像,不管怎样,我看了这书,整个故事没有遗漏都听完了,已经满足。
《项塔兰》读后感(3):活着的一百万种可能一千个故事有一千种开头,我喜欢这一个,因为源自真实。
澳洲的绅士大盗抢劫银行,越狱之后逃往印度,隐姓埋名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开始看这书就是冲着这样一个噱头,满足猎奇心理,对放荡不羁的生活的向往,异国情调的英雄出现就是为了颠覆掉那些我们跃跃欲试着要颠覆的东西。
我时常想起,生命作为一种这么偶然得之的东西,在极大的宇宙中支撑起一个个极小的个体。
就目前来说,起码你可以在你降生的这个小小星球上动来动去,可以作和一棵云游的小树一样自在的东西。
很多人妄想着漂泊,新的地方带来新的生活,我们需要能够创造出一个个美好的梦的开始,和能够容纳一个个残破的旧梦的地方。
我们身处陋室而心忧天下,也曾想到在生活的另外一面一些人是怎样身体力行的践行着爱与仇恨,我们被困在一个地方,细细打算着未来三年,未来五年,未来十年,未来三十年的个人计划。
如果所有的梦想都需要一味药引,真是十足的悲哀。
作为可悲的狂想家,这家伙梦还没有开始就冷掉了。
(这我什么时候写的啊都忘记了)《项塔兰》读后感(4):每个人的心跳,都是充满可能的天地。
最初我们什么都怕,怕动物、天气、树木、夜空,但就是不怕同类。
如今我们怕同类,却几乎不怕其他东西。
没有人知道别人为何做了某某事,没有人说真话,没有人快乐,没有人安全。
这世上有些不幸的事,其实是在有人想改变时,才变得更加不幸。
智慧只是把所有主观感情都抽离掉的聪明。
我宁可要聪明,不要智慧。
他们很有孤单的经验。
在城市,人虽然昧着自己的个性和灵魂,却可以活得好好的;如果要住在村落里,人就必须彻底看清自己的个性和灵魂。
罪与罚是我时时刻刻摆脱不掉的印记。
梦诗愿望与恐惧交会的地方。
愿望与恐惧合而为一时,我们称之为梦魇。
他的眼睛是太阳落入大海前几分钟,你掌心上沙子的颜色。
真理就是任何人,不管是当今最高贵的人或是最邪恶的人,只要其内心出现一瞬间的真爱,在那一瞬间,在其如莲花折般重重叠叠的激情之中,就有了生命的所有目的、过程与意义。
人在下午两点时都会像猫。
友谊也是种药,而这种药的市场,有时也是黑市。
人的快乐和所住屋子的大小正好成反比。
所谓的天堂就是没有谁爱谁,因而每个人都快乐的地方。
我已开始在破碎的心房里翻找有用的东西,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这世上每个人都迷信。
”我不知道何者较令我害怕,是摧毁我们的力量,还是我们忍受那力量的无穷能力。
“这世界由一百万个坏人,一千万个蠢人,一亿个孬种在治理。
”我们埋头于例行作息,埋头于满足需求,埋头于策划无害而乐观的计划。
有那么小小的片刻,我们的世界是较美好的世界,因为主宰我们世界的情意和微笑,几乎和从我们头发上飘落、像白色泪水般附着在我们脸上的花瓣一样纯洁、干净。
残酷,或是因残酷而羞愧的能力,那个才是人类主要的特征?故事在某方面都叫人无法信服,大师也不够完美。
每个宗教都要求我接受某种妥协,每个导师都要求我对某个缺陷视而不见。
她在自己体内创造了一个小海洋。
我们哭的时候,流出的都是海水。
人性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最善良的一面,在危机时会被立刻唤起,但在顺境时,往往最难寻觅。
我爱她,即使她懒惰、懦弱、处境悲惨或脾气不好,我仍会爱她。
有人说恶魔存在于细节里,而我清楚知道有哪些恶魔躲藏、隐伏在我人生故事的细节里。
有些人欠你愈多,就愈不喜欢你;有些人要等到发觉受了你的恩惠,才真正喜欢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