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及反思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师:求几个几个相加,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师:出示小鸡图,如果有6堆这样的小鸡,怎么样列加法算式?是
几个几相加?
四、练习应用
3.“想想做做” 第1题。
师:葡萄每串有几颗?一共有几个几颗?怎么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
法算式?
鲜花每束有几朵?一共有几个几朵?怎么样列出加法算式和
乘法算式?
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 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
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师:(板书2+2+2+2=8)
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
(板书:乘法)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
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课本后先互相说一说,
再说给全班同学听。(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形成板书)
4 × 2 = 8 (读作“4乘2等于8”)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 认识乘法,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 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 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系列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练习中理解乘法的意义。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 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 的意义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 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 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 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案 例 及 反 思
周伟伟 2015年10月30日
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0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 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 比较简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板书: 2+2+2=6 3+3+3+3=12
3个2
4个3
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每堆摆2根小棒,摆5堆。摆了几个
2?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是5个2,列式:2+2+2+2+2=10。
师:再请每堆摆4根小棒,摆3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
生:(填书、汇报、交流)
4. 沟通联系。
联系复习引入的算式和新课学习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4 ×2 ┇┇┇ 乘数 乘号 乘数
认识乘法
= 8 (读作“4乘2等于8”) ┇ 积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二年 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 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相同加数连加, 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 面考虑:
生:“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
数都是一样的,可以分成一类,其他为另一类。
……
二、认识“几个几”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数兔时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理解情 景图开始,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一个初步的认识,在 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乘法。通过把情景图上同学们用小棒摆出的不 同的图形所用的小棒数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了解乘 法产生的背景。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用来表示“几个几”的。乘法各部 分名称、读写方法等,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
求摆了多少根小棒?
生:是3个4,列式:4+4+4=12。
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三、认识乘法
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Biblioteka 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