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file/2004122028890.html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客源市场不稳定等是福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产业问题与对策我省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起色。

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我省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这为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充分认识和科学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

一、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

尽管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并不多,众多的旅游产品仍处于开发水平低、规模小的分散状态。

即便是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其规模和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我省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不多,一些本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现代包装和更新换代,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势。

这一状况造成我省国内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不利局面。

2、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

福州、泉州两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虽然在规模上偏小,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未能成为与其地位相称的著名旅游城市。

这不仅影响到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对于福建省的重要性,还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3、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福建虽已步入旅游大省行列,但与周边省份比较,从旅游产品的质量来看,存在着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就竞争力而言,福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虽然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但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而列于其后的江苏、浙江和云南3省与福建较为接近,且发展势头好,有赶上和超过的趋势,2001年“五一”黄金周中,福建旅游的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3项指标与华东其他五省一市相比较,区域竞争力仅居中下游水平:2001年3大黄金周中,福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29.40%,收入却呈现负增长。

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我省旅游区域竞争力明显偏弱。

从发展后劲看,除了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外,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旅游市场秩序欠佳(近年我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旅游社先后因违规经营被暂停或终止经营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质量不理想(2001年国庆节各类旅游投诉达83件)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

台湾和东南亚等作为我省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如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的入境旅游,而入境旅游创汇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境外游客的锐减势必对我省的旅游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5、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福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以利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我省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缺乏深度开发,文化含量低。

我省旅游目前大多数还停留于对旅游资源浅层次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整体性、具有高科技高文化含量的深度开发,这使低文化含量的观光旅游成为主体,一次性消费的旅游产品居多。

有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忽视对当地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保护,一些风景名胜没有很好地挖掘固有的文化资源,还有的旅游景区未能将人文景点建设作为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第二是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

我省虽有武夷山、厦门鼓浪屿等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总体上看,将福建省众多的旅游项目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十分薄弱,没有很好地树立福建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同时在宣传策略上,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也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第三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旅游业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管理,二是旅游企业的管理。

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隔、相对封闭的缺陷,虽有省旅游局可统筹与协调全省的旅游管理,但由于各地市旅游局分属相应一级政府管辖,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规划的制定及其实施:而后者在管理体制方面则存在诸多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趋向、尚未完全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第四是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省在旅游业的招商引资、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投资意识弱、招商力度小、融资渠道窄、投资环境差等问题。

资金的匮乏,导致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的开发,老产品更新慢,新产品没特色,小产品做不大,好产品做不精,逐渐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五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总体看,我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缺少熟悉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国际旅游惯例要求的专业人才。

这一现状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旅游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极不相称,也与广大游客越来越高的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上述几方面因素是导致我省旅游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此外,政府及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利用多、开发少,在旅游产品的建设中缺乏精品意识、缺乏长远观点、缺乏统筹协调,旅游企业的一些经营行为还不够规范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二、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对策加入WTO以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对策措施。

1、在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精心规划,理顺体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旅游业是个跨行业、跨地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针对这一特点,不论是政府还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进一步确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精心规划,在突出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同时,理顺体制,加强宏观管理。

(1)科学制定规划,加快体制转换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这决定了规划对于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各级政府应依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在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制定出与本地区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高水平规划。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地区旅游规划时,应充分注意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注意与省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宏观布局相衔接,二是注意与外部的协调和衔接,如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国土、环保、交通等行业规划相衔接、配套,以利于旅游业自身的优势互补以及与其他产业紧密配合、协同发展。

科学的规划蓝图要转化为现实,还需要有高效灵活的体制作保障。

各级政府应在遵循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改变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条块分隔、各为其主的局面,赋予旅游部门更多的职权,建立一个可在全省区域内进行有效的、统一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新体制。

(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产业意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已显露出优越性。

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充分借助政府在确立发展目标、运用政府资源和协调社会力量等方面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因而必须在理顺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这样既有利于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又能切实保证整个旅游业经营活动的有序性。

与此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明确的产业意识。

在我省,有些地方的政府决策层,仍停留于将旅游业看作是以接待型为主的服务性行业,没有意识到要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这势必严重制约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全省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政策倾斜,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旅游业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新的强劲增长点。

但要将潜在的增长点变为现实,政府需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福建省政府曾于1992年制定《福建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规定》,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规定中给予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已失效,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行。

此外,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优惠政策也不再具有优势。

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创造有利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旅游业迈向新的台阶。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大旅游业投入的意义,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扩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可以程度不同地改善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

但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

如吸引相关行业资金、实行股份制以吸纳社会资金等,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3、强化旅游产品建设,促进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精品化(1)大型旅游产品的完善与开发。

旅游产品的建设,遵循着适度规模原则,就一定区域范围而言,景区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就我省现状来看,规模大、影响广、辐射力强的旅游产品十分匮乏。

武夷山作为大型旅游产品,还存在配套不够理想、系列化程度较低等有待完善的地方。

有关地区和部门除了应在配套上下功夫外,还要特别注重开发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从扩大辐射范围的角度,加强周边区域相关旅游系列产品的建设,使武夷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综合性拳头旅游产品。

此外,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开发新的大型旅游产品,进一步树立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

特别要通过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新建人工景点等,在省会福州建设一个综合性强、文化内涵丰富、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旅游产品,使其成为周边地区小规模景点的依托,以优化我省旅游景区的整体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