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天涯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天涯社区【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以天涯社区为例探讨网络社区网站的盈利模式,并通过与其他同类网站的比较来全面透视此类网站的盈利模式。
对盈利模式的分析当然是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整个行业的状况,因此,研究结果对分类信息网站的发展有着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社区,天涯社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目录1 导言 (1)2 文献回顾 (1)2.1网络社区及网络社区网站简介 (1)2.2网络社区网站特点 (3)2.3网络社区网站分类 (4)3 深入天涯社区 (6)3.1关于天涯社区 (6)3.2天涯社区的商业模式 (7)3.2.1天涯社区商业模式的特点 (7)3.2.2天涯社区商业模式的缺点 (8)3.3天涯社区的盈利模式 (8)3.4天涯社区的营销模式 (10)3.5天涯社区的未来之路 (11)参考文献 (13)1 导言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还是生活在网络社区里近一段时间,对西方反华舆论的抗击成为国内各个网络论坛社区的最热点。
网友们积极参与新浪网组织的“反分裂,护圣火”全球华人大签名活动,并在论坛社区发表评论。
与此同时,百万网友共同参与的网络火炬接力正火热进行中。
MSN白领公益签名传播社区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近千万MSN用户网名前挂上了红心。
近几天,国内众多MSN用户收到信息,“名字前请加(L)ehina,支持2008北京奥运会。
加人“(L)”字符后,网友网名前便多了一颗红心。
许多网友在网络社区参与聚会、签名、传递圣火等活动,把全球华人正义的声音传遍全世界。
这一过程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已有着双重社区生活,一是现实生活中的社区,一是网络社区。
而网络社区,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
互联网对社会的改变,快速而深刻,社会正在网络化,人们越来越多地进人网络社区,成为网络世界的一个IP地址,成为一个网络符号。
而这一变化的背后,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哪些冲击和挑战?又将怎样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本研究就以天涯社区为例,分析网络社区网站的盈利模式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社区网站的发展前景。
2 文献回顾2.1 网络社区及网络社区网站简介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
构成一个社区,应包括以下5个基本要素: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传统社会学认为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不同社区因结构、功能、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因素体现出不同的分类和层次。
构建网络社区同样必须具备这五个因素,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指的是网站的域名、网站的空间,同时还包括到达这个空间的带宽,带宽正如你去往不同地方的公路,假如到达这个社区的公路宽敞和方便,那么这个社区会更容易凝聚人气。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在现实社区中指的是人们居住的条件和环境;社区需要为居民提供独立的住所、公共的活动场所、娱乐场所、生活服务设施等等;网络社区指的是网站的功能和服务,人们在网络社区上仍然需要独立的个人空间(如blog、sns),需要公共的活动和娱乐场所(如论坛、游戏等)、需要各种服务(如商城、生活资讯、分类信息、在线咨询等)。
完善的功能和服务正如优良的小区,可以吸引人们来到这里,并作长期居住的打算。
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指网站的注册用户数,当然注册的用户数并不等于有效的用户数。
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现实社区中,社区中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而网络社区中,人口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网络社区的运营者应该通过一切有效的手段让更多的网民到达这个社区,并想办法留住这些人。
关于人口的容量,网络社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开发商耗资上亿元建设一个现实的社区,耗资百亿元打造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而且这样的社区和商业街空间、商铺和房屋的数量也有限。
然而网站运营者只需要建设现实社区的1/10甚至1/100的成本,就可以打造出一条同样繁华的社区和商业街。
现在淘宝网每天的人流就不亚于西单商业街的人流,虽然交易额的数量还有差距,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各种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社区上具体体现为记录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发起和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参与各种兴趣、各种主题的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和满足个性的诉求,进行倾诉、认同、交友、交易等等,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社会网络。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社区,由于社区的功能、结构、人群的组成、组织者的理念和倡导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和社区认同。
在具备了前面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不是某个人赋予的,而是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一种价值认同。
比如提起mop,你会想起变态(bt)、提起donews,你会想起IT评论;提起chinaren,你会想起温馨的校园生活。
以上五个因素构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延伸。
使人们的生活内涵更丰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彩。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如此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如此大的革命。
互联网还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网络社区的出现使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预示着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开始。
2.2网络社区网站特点网络社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社区,但基本具备了社区中的要素,比如大学的“BBS社区”,学术网站”等。
与现实社会中社区的不同主要有两点:1、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仍然有“实质性”互动。
2、活动不是在自然地理的区域中进行的,而是在网络上的某个网站里进行的。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区所揭示的一般的基本特质是:一定的空间(地域)、一定的人群,以及相应的组织或团体、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
而“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存的特质,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相应的表现:第一,网络社区是一个空间单位。
第二,网络社区存在着一定的人群。
第三,网络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表现为合作、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
第四,网络社区具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
总之,网络社区是有一定“电子边疆”,并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行动者持续互动的社会系统。
如果网络社区能充分保持这一基本特性,那么虚拟的网络社区就是一种社会实存。
根据上述许多对社区与网络社区的定义与看法,可以归纳出网络社区的几项特点:1、它必须通过互联网网络来作为传播的媒介;2、它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能共享信息与沟通;3、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社会生活需要;4、它的成员对它有一定的归属感。
2.3网络社区网站分类1.根据网络社区形成阶段分类。
Natalie Fremuth,Andreas Tasch & Michael Fränkle(2003)将虚拟品牌社区的演进划分为三个层次:社区如同产品;社区如同沟通的空间;社区如同真实的社区。
畅榕(2007)将虚拟品牌社区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聚集空间的形成;沟通空间的形成;品牌社区的形成。
我们认为,网络社区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网络社区如同产品提供的沟通阶段。
公告板、论坛、即时通讯、聊天室等众多的产品支持网络社区,通过这些工具,形成了一个可以同步的、异步的、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多沟通的沟通空间。
在这个网络空间中人们的关系是偶然的、短暂的、同质化的。
(2)网络社区如同真实社区阶段。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成为长期的、个人化的、固定化的相互联系。
(3)网络社区成了真实的社区阶段。
人们从网络空间走向现实空间,网络空间只是人们沟通空间之一,人们更多的面对面地在现实中进行沟通。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网络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将网络社区分为三个类型。
处于第一阶段的网络社区为虚拟型网络社区,在社区中人们的身份是虚拟的,关系的偶然的短暂的;处于第二阶段的社区为虚实之间型网络社区,在社区中的人们有虚拟的身份,但是也会透露照片、电话号码等真实的东西;处于第三阶段的社区为真实型网络社区,人们从虚拟从向真实,为了在真实沟通空间沟通方便,相邻的人们更多地聚集在一起,结果网络社区逐渐变成了真实的社区。
网络空间形成的起点可以是网络工具提供的网络空间,也可以是真实的社区。
为了沟通的方便,真实的社区的成员也往往期望在网络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一块天地。
如“同学录”为真实的同学们,万科提供的业主的社区等就是为真实社区提供的网络空间。
类似于这种从真实空间走向网络空间的社区,我们称之为网络化社区。
2.根据网络社区成员的目的和管理者分类。
按照社区成员的目的可将虚拟社区分为并不互相排斥的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和关系社区三种,按照网络社区的管理者可为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
我们认为,可以将网络社区成员的目的和管理者两个分类标准结合起来,将网络社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交易社区。
交易社区主要旨在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并传递交易信息,包括网络商店、电子拍卖、品牌社区、团购社区等。
象这种在电子商店和拍卖网站上围绕共同的经济目标相互交流形成的群体已不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社区,我们将不把其列为我们的讨论对象。
我们的讨论范围仅限于网上品牌社区和团购社区等这些典型的具有传统社会意义的网络社区。
这些网上品牌社区和团购社区可以由企业创建并管理,企业通过聚集具有共同品牌爱好或采购目的的消费者形成社区,并在社区中利用管理者的有利条件传播品牌或产品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和相互沟通的平台。
网上品牌社区和团购社区也可以是由消费者自发创建并管理,社区内的成员都是自由平等的消费者,他们可以在一起自主地交流和讨论。
网上品牌社区和团购社区可以是由企业委托第三方创建和管理,如新浪与NIKE合作创建的“我为鞋狂” 社区,也可以由第三方网站(如齐家网)创建和管理并聚集大量具有共同目的的消费者。
(2)兴趣社区。
兴趣社区聚集相同兴趣或具有某种幻想的参与者就专门的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
兴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因工作上的兴趣聚集形成的,如研究社区,工作社区等;也可以是因业余爱好社区,如羽毛球社区,象棋社区,泡吧社区,户外旅游社区等。
兴趣社区可以是由企业或第三方创建并管理的,可以通过这些兴趣聚集具有相同爱好的人员,而这些人员相当大程度上和企业的目标市场的顾客重叠,可以为企业带来潜在的顾客;兴趣社区也可以是由消费者创建并管理的,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商业目的,创建的初衷是寻找具有相同爱好的人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或者在网下开展相关的活动。
(3)关系社区。
关系社区为具有一定生活经历的成员提供了进行深入联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