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能够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水平,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相关要求编写的,是劳动教育的一个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层次。
二年级已经实行了学做家务活的教育,但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如扫地、擦桌子、洗菜等等。
对三年级学生,则要从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出发,家务活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个角度,要求他们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这比学习做家务活儿要高一些,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所以要求不要提得太高,但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
这样既能够分担父母的辛苦,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水平,养成劳动习惯。
我们应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小助手。
教法建议:1、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做家务的水平,此时实行劳动教育是时期。
他能够学以致用。
所以在实行教学时,能够让经常做家务的同学介绍做家务的经验,还能够安排学生实行现场表演,以树立身边的榜样。
2、本课是属于爱劳动的教育,主要是从“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务活也有我一份,做家务是我的责任,”这个角度对学生实行教育。
教学时能够通过提问来解决:“你为什么要做家务?”学生会从:爸爸妈妈很辛苦;做家务是爱劳动的表现;做家务能够培养自食其力的水平;等来答都是对的。
但要特别强调做家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
因为你是家庭的一员。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能够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水平,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承担家务能够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承担家务劳动能培养生活自理水平,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
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
选拍有代表性的。
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
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请学生说一说)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
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
板书:五做妈妈的小助手二、利用课文,讲明道理。
过渡语:方玲和我们一样大,她是怎么想的呢?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
(课文第1、2段)小结:对,她体谅父母的辛劳,想到应该做点儿家务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她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板书:减轻父母负担做家务活儿过渡语:她不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方玲放学了。
2、演示投影,播放录音。
(课文第3段)(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2)妈妈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会怎么想?(体会情感)(3)方玲是怎样回答妈妈的问题的呢?(组织学生讨论)小结:方玲说得多好呀。
不错,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仅仅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
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
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4)方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小结∶方玲这样做,既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
也能够使自己学会一些劳动本领,培养自理水平,养成劳动习惯。
这对自己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三、联系实际,提升理解。
1、提问: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助手的?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告诉他们遇到下面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1)妈妈炒菜正等着用盐,让强强赶快去买。
强强正在看电视。
(急家长所急,当家长需要时,就应该放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家长的小助手。
)【篇二】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教材解读:当前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因为角色不同所理应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本单元侧重于协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课文:《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
在教材表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升道德理解,同时适当地实行行为引导。
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力图实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对比,理解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在生活中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行为与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学法导航:1、通过观察对比,理解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3、协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4、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课时支配:共3~4课时。
第一课时:《我是谁》第二课时:《我的责任》第三课时:《我能做好》第四课时:巩固练习【篇三】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协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三)探讨明责任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能够做的?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
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
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协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能够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