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联考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联考参考答案

第5页(共8页)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联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2345678910B11121314B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B 、葡萄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A 、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

故选:-------。

2.【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解答】解:A 、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决定了石墨用做电池电极,故A 错误;C 、不锈钢有导热性,决定了不锈钢可制作水壶,故C 正确;D 、钛合金抗腐蚀性强,决定了钛合金可制造船舶设备,故D 正确。

故选:--------。

3.【分析】A 、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 、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 、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 、量筒读数视要平视,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

4.【分析】根据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成分进行考虑即可.【解答】解:A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所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A 说法正确;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正确;D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错误;故选:-----------。

5.故选:----------。

6.【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 .由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金”字可知,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正确。

故选:------------。

7.【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 、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8.【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B、用嘴吹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A、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D、可燃物生日蜡烛并没有消除,故错误;故选:----------。

10.【分析】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与U型管相连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在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气体体积缩小,可能是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得试剂瓶中气体的体积收缩.【解答】解: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压强变小,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低右高,错误;故选:---------。

11.【解答】解:C、由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A、软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搅拌后的现象不同,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鉴别方式可行;D、锌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所以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固体表面冒出气泡的快的是锌慢的是铁,故鉴别方式可行;故选:--------。

12.【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选:---------。

13.【分析】A、根据还原反应的定义分析;B、根据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C、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D、根据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分析.【解答】解: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为:CO+CuO CO2+Cu、C+2CuOCO2↑+2Cu,由用方程式可知: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了变化。

故B正确;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A错误;D、反应的生成物都可以是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

故D错误。

故选:----------。

14.【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向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铁被置换出来,据此结合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程度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被置换出来,若锌的量较多,也可以接着把铁置换出来,但镁不能被置换出来;因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无法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故滤出的固体必有铜和铁,因此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但如果锌较多,则锌和稀盐酸先反应,溶液为无色,因此③说法错误;因为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其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镁不参与反应,故一定含有硫酸镁,因此④说法正确;若滤渣中没有锌,而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则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⑤说法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有②④;故选:B。

17.【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反应的发生及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前,因此铁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2)由于铁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从而证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故答案为:>(3)由于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而铜元素由+2→0,因此硫酸铜是氧化剂,故答案为:CuSO418.【分析】(1)根据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2)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进行分析。

【解答】解:(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1)CO2或二氧化碳;第6页(共8页)(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1.【分析】(1)由图示和题意可知,步骤I加入过量的金属X是铁,根据铁能发生的反应以及反应类型分析解答;(2)根据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分析;(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解:(1)由图示和题意可知,步骤I加入过量的金属X是铁,铁可以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还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还可以与硫酸铁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共发生3个反应;(2)由图示可知,在此流程中需要用到过滤操作的是步骤是Ⅰ、Ⅱ;(3)由图示可知,金属A中的成分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两种;步骤III用化学方法得到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答案:(1)Fe3;(2)过滤(3)Fe、Cu;Fe+CuSO4=FeSO4+Cu;22.【分析】(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4)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中的C;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KMnO 4K2MnO4+MnO2+O2↑;(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b;CO2+Ca(OH)2=CaCO3↓+H2O;(4)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中的C;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故答案为:C;锌粒和稀硫酸;23.【解答】解:【作出猜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猜想1为Cr>Fe>Cu;猜想2为Fe >Cu>Cr,所以猜想3答案:Fe>Cr>Cu;【设计实验】因为铜的活动性顺序位于氢的后面,因此不能和酸反应,表现为无现象;【结论与解释】(1)试管1中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金属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根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从而得出铬也排在氢前且铬比铁活泼,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知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猜想1,Cr>Fe>Cu正确;(2)因为金属的表面常有一层金属氧化物会影响金属和溶液的反应,因此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知识运用】因为金属铬比铁活泼强,故铬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方程式为:Cr+FeSO4=Fe+CrSO4;故答案为:(1)Hg【作出猜想】(2)Fe>Cr>Cu;【设计实验】(3)无明显现象;【结论与解释】(4)1;(5)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知识运用】(7)能;Cr+FeSO4=Fe+CrSO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