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学科简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本学科在语文教学领域体现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统一。
课程论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二者必须统一,而以课程论为主。
本学科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体现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力图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凸现课程与教学理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本学科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给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师德优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热爱教育事业,有为语文教育事业献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4.具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的实践能力,能够承担语文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领导和管理语文教育实践,能够进入学科前沿并找到创造发明的突破口,具有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5.经过三年的培养,成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创造性人才,能够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适应文化、出版、宣传部门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
三、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四、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要求至少修35学分。
其中:1.公共学位课修8学分;2.学科基础课至少修6学分;3.专业主干课至少修7学分4.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5.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修2学分。
要求1—4个学期修满学分,5—6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见附表)六、课程简介(见附表)七、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教育实习主要面向中文系本、专科教学,适当面向中学语文教学。
实习方式包括上课,辅导,作学术报告,辅导毕业论文等。
二年级第二学期集中进行教育实习8周。
社会实践包括查阅学术资料,进行学术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等。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在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课程修满35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的撰写要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论文撰写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论证后开始撰写。
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内容要具有学术性和独创性,表达要规范而有个性。
九、学分的计算方法以硕士研究生实际参与学习的课程计算学分。
参与学习指:1.按方案要求参与学习(见“学习年限”部分的“学分要求”);2.按规定课时进行学习;3.综合考试及格以上。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在研究生处、教科所及院(系)的指导下,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专业学习、科学研究、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保证完成培养计划。
2.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
导师要把学生引入本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寻找创造发明的突破口。
学生要按时完成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任务,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地研究,成为创造性人才。
3.导师面授、学生自学、师生讨论、外出访学相结合。
在学术上要加强交流和碰撞,避免近亲繁殖。
要实行开放式办学。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联系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本采用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5.因材施教。
导师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
十一、考核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试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科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十二、其他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
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090001 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十、鲁迅研究专题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十三、海派文学专题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主要参考书: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3、《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4、《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5、《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6、《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孟繁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8、《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编号:09-092011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的发展演变;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同版本的教材演变及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以后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打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4.《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课程编号:092002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发展史课时:36 学分:2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文学院本课程主要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专题考察。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语文教育的发展的几个必然规律和趋势,即:一、现代文取代文言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能完全排斥文言文,如果完全抛弃了文言文,那就是断流。
二、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主要目的,取代古代语文教育中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是历史的必然。
三、在处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中,实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是历史的必然。
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承担发展学生完美个性的任务,是历史的必然。
五、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育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先秦时期语文教育第二章秦汉时期语文教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文教育第四章隋唐时期语文教育第五章宋元时期语文教育第六章明清时期语文教育第七章近现代语文教育(1840-1949)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1949-)第九章港澳台语文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了解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增强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功底。
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为将来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教材:1.王文彦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远方出版社2006版2.耿红卫著:《革故与鼎新——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主要参考资料:1.张志公著:《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2.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8.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9.林治金主编:《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0.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编号:14-092016 课程名称:语文学习与科研方法总课时:36 学分:2开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语文学习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准备;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类型;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写作过程的思维方法;写作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语文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海林编《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裴丽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语文教育科研导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孔义、方龙云著:《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编号:092015 课程名称:当代语文教学流派与教学艺术课时:36课时学分:2开设学期:第四学期开设单位:文学院本课程共分两编。
第一编:主要研究1949年以来的语文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理念。
重点研究1949-2007年涌现出的语文教育家独具特色教育理念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所谓“语文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重大事件以及“新生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反思研究,为建构21世纪的语文教学体系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