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5分)1. (2分) (2017七上·稷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曲肱而枕之(gōng)乃悟前狼假寐(mì)不亦说乎(yuè)B . 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尊君在不(fǒu)与友期行(qī)C . 吾日三省吾身(xǐng)君子之行(xíng)躇步跐蹈(cǐ)D . 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人不知而不愠(yùn)身亡所寄(wú)2. (2分)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是()A . 登峰造极如愿以偿若即若离梦魂萦绕B . 不计其数生意盎然瘦骨嶙峋郁郁葱葱C . 心驰神往分道扬标仙山琼阁不甘寂寞D . 销声匿迹浮想联翩萧萧瑟瑟新陈代谢3. (2分)(2016·仙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B .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C .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D .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4. (2分) (2017八下·沂水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 (2分)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你相信吗?地球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700吨!每年有230亿吨。
它们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上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
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破排放系数比为1:0.8:0.6。
因此,如多用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
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
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担。
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因此替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A . 之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 . 提倡多用石油、天然气,少用煤炭,可以有效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
C . 由于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尽管对环保有利但人们却难以承受。
D . 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6. (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B .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C .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D .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如我的心情7. (2分) (2016八下·丹东期中)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 . 《繁星》《春水》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C .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罗曼·罗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D .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前苏联广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乙】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
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
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王公以下,宜体朕此意。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划线的字①会天大雨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③病人以利已故也。
________ ④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________(2)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
(3)甲文,陈涉分析当前的形式,指出“________”是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
乙文中的“________”一句话印证了陈涉的这一论断。
(用原文的话回答)(4)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文中的陈涉和太宗各自怎样的品质?陈涉:________太宗:________9. (8分)(2018七下·江阴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 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4)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5)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乐府民歌《木兰诗》)(6)卿今者才略,________!(《孙权劝学》)(7)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共3题;共56分)10. (2分)(2018·衢州)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示例: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程宿①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旗枪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 ,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程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
②霍:疾速的样子。
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①________【虚景赏析】②________11. (34分)(2017·吉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
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
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
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
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
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
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
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
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
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
《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
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
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
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
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
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
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
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
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