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作揖.(yī)督.促(dū)湿漉漉.(lù)语无伦.次(lún)B. 粗拙.(zhuó)喧.腾(xuān)入场券.(quàn)自园.其说(yuán)C. 发怔.(zhèng)筵.席(yán)绾.青丝(wǎn)行之.有效(zhī)D. 愕.然(è)濡.养(rú)芦苇.丛(wěi)不足为据.(jù)2.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大器之人,语气,性格,气势,举止,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
A. 不猥不琐不张不扬不惊不惧不骄不躁B. 不张不扬不猥不琐不骄不躁不惊不惧C. 不猥不琐不惊不惧不张不扬不骄不躁D. 不惊不惧不骄不躁不张不扬不猥不琐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少年的你》热映,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屏幕,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变化,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只是站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B.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这体现了总理对各级政府的谆谆告诫,至简,至真,至诚,至善。
C.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
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上(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D. “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享权都奉献给你。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5.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截至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达5.83亿人,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036.1亿元。
游戏这一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游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引起了国民广泛的关注。
在讨论“中学生玩游戏有利还是有弊”这个话题时,人们往往各持一端。
请你分别就玩游戏的“利”与“弊”两方面,各写两个具体观点。
很多家长怒斥“游戏毁掉了孩子”,也有不少网友嘲笑家长“自己教育不当还赖游戏”。
游戏与孩子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有关系吗?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100~120字)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
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陈寿《三国志》,有删减)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留屯.江陵屯:驻扎B.先主阴恐.难独任恐:害怕C.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举:率领D.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诣:到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A.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B.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C.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D.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先主到荆州时还没有继承人,所以收刘封为养子。
B.当年刘璋派遣主将孟达、副手法正,各领兵两千迎接先主。
C.申耽在刘封、孟达来袭时选择了投降,并将妻儿宗族作为人质。
D.魏文帝很欣赏孟达的才华和外貌,给他封了官职与侯位。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小说的语言①我初学写作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暂理,有时甚至很“玄”。
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真人说的话。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②张岱写两个老者去逛一处园林,一老者说:“真是蓬莱仙境了也!“另一个老者说:“个边哪有这样!”生动之至,而且一听就是绍兴话。
写对话就应该这样,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
③可是现在不少青年同志写小说时,也像我初学写作时一样,喜欢让人物讲一些他不可能讲的话,而且用了很多辞藻。
有的小说写农民,讲的却是城里的大学生讲的话大学生也来必那样讲话。
④不单是对话。
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⑤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入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
”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⑥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
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
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
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
写景,就是写人。
⑦我曾经坐火车经过张家口坝上草原,有几里地,开满了手掌大的蓝色的马兰花,我觉得真是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我后来写一个孩子坐牛车通过这片地,本是顺理成章,可以写成:他觉得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但是我不能这样写,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农村的孩子,他没有念过书,在他的语言里没有“童话”这样的概念。
我只能写:他好像在一个梦里。
⑧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态度、感情,决定一篇小说的基调。
鲁迅写《故乡》《伤逝》和《高老夫子》《肥皂》的感情很不一样。
对闫土、消生有深浅不同的同情,而对高尔础、四铭则是不同的厌恶。
因此,基调也不同。
⑨我觉得一篇小说的开头很难,难的是定全篇的基调。
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住了,调子定准了,下面就会写得很顺畅。
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不稳,心里没底,或是有什么顾虑往往就会觉得手生荆棘,有时会半途而废。
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总是有个态度的,也是有感情的,在外国叫做“倾向性”,在中国叫做“褒贬”。
但是作者的态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单独表现,只能融化在叙述和描写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这叫做“春秋笔法”。
⑩正如恩格斯所说: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
(文/汪曾祺,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文中借张岱写两个老者的对话表明了写人物对话的要求,下列对这段对话的分析符合这一要求的一项是______A.对话生动之至,写出园林如蓬莱仙境般美丽。
B.对话虽然只有两句,却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
C.对话中运用了方言,写出了绍兴的语言特色。
D.对话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不漂亮,没有深义。
下列对“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______ A.叙述、描写的内容要真实反映作者眼中所见。
B.叙述、描写的语言要和作品中的人物相统。
C.描写景物要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达人物感受。
D.小说的人物形象要与整体环境气氛相适应。
下列有关“小说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A.作者对所要写的人物持有自己的态度和感情。
B.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决定了作品的基调。
C.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把握不稳会使写作受阻。
D.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不应在小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情怀张晓风①忽焉就四十岁了。
②我总是着急,余生有多少,谁知道呢?我走在什么时候?谁知道?只知道世方大劫,一切活着的人都是叨天之幸。
只知道,且把今天当作我的最后一天,该爱的,要来不及的去爱,该恨的,要来不及的去恨。
③从印度、尼泊尔回来,有小小的人世间的得意,好山水,好游伴,好情怀,人生至此,还复何求?还复何夸?回来以后,急着去看植物园的荷花,原来不敢期望在九月看荷的但也许克什米尔的荷花湖使人想痴了心,总想去看看自己的那片香红,没想到她们仍在那里,比六月那次更灼然。
回家忙打电话告诉慕容,没想到这人险阴,竟然已经看过了。
“你有没有想到,”她说,“就连这一池荷花,也不是我们‘该’有的啊!”人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万事万物包括投眼而来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风,无一不是豪华的天宠。
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刹时间都是向永恒借来的片羽,才相信胸襟中的每一缕柔情都是无限天机所流泻的微光。
④而这一切,跟四十岁又有什么关联呢?⑤去年九月,我们全家四人到恒春一游。
阳光薄金,秋风薄凉,猫鼻头的激浪白亮如抛珠溅玉,立身苍茫之际,回顾渺小的身世,一切幼时所曾羡慕的,此刻全都有了。
可是,就在那一天,我走到一个小摊子前面,一些褐斑的小鸟像水果似的绑成一串吊在门口,我习惯地伸出手摸了它一下,忽然,那只鸟反身猛啄了我一口,我又痛又惊,急速的收回手来,惶然无措的愣在那里。
就在那一刹那,我忽然忘记痛,第一次想起鸟的生涯。
它必然也是有情有知的吧?它必然也正忧痛煎急吧?它也隐隐感到面对死亡的不甘吧?它也正郁愤悲挫忽忽如狂吧?我的心比我的手更痛了。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不幸的伯劳。
稍往前走,朋友指给我看烤好的鸟,再往前走,他指给我看堆积满地的小伯劳鸟的嘴尖。
“抓到就先把嘴折下来,免得咬人,然后才杀来烤。
刚才咬你的那种因为打算卖活的,所以嘴尖没有折断。
”朋友是个尽责的导游,我却迷离起来。
“恒春”不该是“永恒的春天”吗?为什么有名的关山落日前,为什么惊心动魄的万里夕照里,我竟一步步踩着小鸟的嘴尖?⑥我为什么想起这些?四十岁还会有少年侠情吗?为什么空无中总恍惚有一声召唤,使人不安。
⑦一夜,歇下驰骋终日的疲倦,我舒舒服服地独倚在一张为看书而设计的躺榻上,算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纵容吧!忽然,一双忧郁愠怒的眼睛从报纸右下方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向我投视来,一双鹰的眼睛,我开始不安起来。
不安的原因也许是因为那怒睁的眼中天生有着鹰族的锐利奋扬,但是不止,还有更多,我静静的读下去,在花莲,一个叫玉里的镇,一个叫卓溪乡古风村的地方,一只“赫氏角鹰”被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