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写生实习总结宏村写生实习总结1.概述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班与另外四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西递徽派古建筑群,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地进行了7月13号到7月27号维持两周的观摩写生。
本次实习是围绕着徽派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特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先进设计思想,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而进行的,通过两周的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实习体会通过查阅资料在徽派建筑(主要以西递为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等方面做阐述,论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对自己未来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 西递徽派古建筑群1.前言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堂。
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傍晚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17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后,我们渐渐的稳定下来。
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有江西的,安徽的,湖南的,还有其他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艺术气息十分浓厚。
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虽说已是下午,但是仍然可以体味到浓浓田园风情,给明天的行程增加了更多期待。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气息,马头墙,铺著石板的小巷,精美无比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另外这里川眉山秀,湖光山色,气候宜人,独领神韵,美丽的景色可遇而不可求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不尽人意,就当是练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宏村的目的。
我画画喜欢安静的环境,我画画不喜欢喝大部队一起走,我就一个人呆在比较安静的地方画画,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1.建筑的结构和布局特点的研究1.概述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堂---西递。
对它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尤其对它的结构,布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巧夺天工的设计让我为之一震。
不得不赞叹古人精湛的技艺。
西递始建于南宋,距今约有8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气息,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西递、宏村古建筑群落列入20xx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马头墙,铺著石板的小巷,精美无比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另外这里川眉山秀,湖光山色,气候宜人,独领神韵,美丽的景色可遇而不可求2 .墙瓦木梁的结构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或圆形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
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施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3.厅堂式的布局一走进展厅,迎面的厅堂太师壁上悬崇善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酬,中间挂一名人山水;翘头案上东为青花大瓶,西为玻璃镜,中间为西洋钟;案前一八仙桌,两旁各置一太师椅;厅堂左右各壁挂高风翰隶书八条屏,并下设玫瑰椅和茶几。
厅堂以宫灯点缀,把厅堂照得通体明亮,整洁典雅,好像是在迎接贵宾佳客的到来。
4.宏村古建筑风格对当代设计的影响1.概述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宏村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宏村古建筑群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对当代设计有着现实意义。
通过对宏村建筑的观摩使我对徽派古建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定对我的设计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宏村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皖南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2.对设计的启示1.建筑的恢弘、壮观及安全实用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码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船都是木构架围以高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外墙无窗或开小窗。
方正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宏村古建筑群民居的独特风格。
宏村古建筑群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
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
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
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
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
2.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宏村古建筑群古民居建筑,由于地跨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北方与南方两大建筑风格的交汇融合地带,受楚文化、吴越文化、两淮文化、建安文化、桐城文化、徽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建筑格局和建筑艺术。
在宏村古建筑群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
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
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
在宏村古建筑群,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宏村古建筑群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
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在西递村,有一户人家天井中的十二个门扇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非常精细,虽然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浓重,却极有文化研究价值。
3.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查其山川形势,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以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住宅多面临街巷。
村口广植高大树木,缀以亭台水榭,溪流蜿蜒,田陌纵横,环境极佳。
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也是给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了融入大自然环境的范例。
3.总结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当时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时宏村古建筑群人居文化。
宏村古建筑群人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中,面对动荡不安的历史风云变幻,面对战乱的硝烟烽火,面对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用生命与鲜血,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设计的核心是展现文化特色,失去特色就会失去设计存在的价值。
现在,由于过多地模仿西方现代设计,我们的许多设计作品缺乏自身的文化特色。
宏村写生实习总结一、实习时间:20xx年7月7日 7月17日二、实习地点:安徽宏村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水彩写生四、实习过程:十多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
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7月7号早上,我们踏上了去往安徽的列车,心中无比的喜悦,大家在车上也不时地响起清脆爽朗的笑声,经过7、8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宏村。
当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下车后,我们环顾四周,落日的余辉打在村口古桥上,给古桥晕上了淡淡的一抹胭脂。
看着这个我们陌生的村落,脸上洋溢着微笑,这个神秘的村落会带给我们怎样神秘的十天呢!我们很是期待!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
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
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处蓬莱仙境之中。
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
好一个文化村落。
8号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
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
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
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
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通过画桥,我们继续往前走,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