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莲峰镇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莲峰镇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莲峰镇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和《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环保厅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通知》(甘财建 [2010]95号)及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启动会议精神精神,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确保莲峰镇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杜绝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生活垃圾的彻底解决和不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环保持续发展。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专题论证后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莲峰镇基本情况莲峰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东接陇西县,南部与漳县相连,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145平方公里。

镇政府所在地距渭源县城25公里,西五公路、罗莲旅游公路及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耕地88392亩,林地48048亩。

水利灌渠5条,共计长60公里,水利灌溉面积23243亩,保灌面积22524亩。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有黄芪、红芪、党参、当归等。

现辖23个行政村177个社,21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镇总人口48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1人,镇区总人口7162人。

二、项目实施村基本情况(一)下街村基本情况下街村位于莲峰镇镇区,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商贾云集,是莲峰镇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辖区内有莲峰镇最大的集贸市场。

有10个村民小组,679户,2798人。

现有耕地面积3910亩,人均1.4亩,上年人均纯收入2326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中药材红黄芪、加工贩运为主及二、三产业。

(二)上街村基本情况上街村位于莲峰镇镇区, 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商贾云集,是莲峰镇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辖区内有莲峰镇最大的集贸市场。

有8个村民小组,540户,2357人。

现有耕地面积3676亩,人均1.6亩,上年人均纯收入2175元。

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及二、三产业。

(三)何家湾村基本情况何家湾村位于莲峰镇西部,距镇区3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371户,1710人,有耕地2800亩,人均1.6亩。

主要作物以红黄芪种植为主,是全镇最早种植红黄芪的村之一。

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

(四)张家滩村基本情况张家滩村位于莲峰镇西南部,有4个社,400户农户,全村总人口1679人,耕地面积3616亩。

该村通过2003年实施整村推进和2005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成为莲峰镇南部经济发展中心。

农民增收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为主,其中红黄芪是当地支柱产业,年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3元。

(五)首阳村基本情况首阳村位于镇西南8.5公里处,境内有旅游胜地首阳山风景区,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该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240户983人,有耕地面积2213亩,人均2.3亩。

主要作物以红黄芪种植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

三、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莲峰镇下街、上街、何家湾、张家滩、首阳五村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具备连片区位优势,而且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强的相似性。

主要环境问题为:1、人口居住区内饮水为分散式饮用水源,水源地由于投资建设不到位,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给群众饮水安全造成影响。

2、由于群众环境意识较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和群众健康。

3、由于群众环境意识较低,长期形成的不文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延续,导致村庄内各农户无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在农户宅基地外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和群众健康。

4、由于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户垃圾乱倒、乱堆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

5、生态建设尤其是道路两侧绿化条件太差。

四、项目实施的目标(一)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基本任务,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项目实施的意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进一步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蓝图,这对我们搞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小康社会并不单纯只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包含人居环境的改善、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内容,也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当地经济在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1)以奖促治,逐步推进。

针对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庄,进行“奖励”,逐步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2)依托村庄,务求实效。

各类问题的治理以村庄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综合措施运用和资金集中投入,力求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

(3)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区域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特点的治理经验与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成效。

该规划优先考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集中地区的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水安全、农业及畜禽生产污染、生活污染问题。

(4)政府扶持,多方筹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

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外,地方政府应自筹部分资金,以切实保障村庄环境治理成效。

(四)项目实施的的期限项目规划期为2011-2012年。

(五)项目实施的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农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五、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一)村庄饮用水安全保障针对目前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对下街、上街、何家湾、张家滩、首阳五个项目实施村沟渠塘坝进行疏浚、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

对供水规模小,没有水源保护设施的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改造扩容,建设保护设施,增加供水范围。

村民居住分散的地方修建单户和联户取水点工程,建设警示牌、宣传牌等设施。

在项目实施村共设置分散式取水点70个,建设围栏14000米,其中每个村民小组各设置分散式取水点2个,每个取水点建设围栏200米。

在每个取水点设立“禁止倾倒垃圾”警示牌、宣传牌共280块,每个取水点设置1个宣传牌、1个警示牌。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要通过改造圈舍,实现畜禽养殖雨污分流。

雨水直接排放,粪便单独收集后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农村畜禽养殖的畜禽粪便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每5户配圈舍改建1处,共计改建圈舍446处。

畜禽养殖舍圈改建采用一层砖木结构标准化养畜暖棚。

基础采用M5.0混合砂浆砌MU10机制红砖条形基础。

基础开挖1.3m原土夯实,其上为30cm厚3:7灰土,上做10c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

墙体采用M5.0混合砂浆空心砖承重墙,外墙面为清水砖墙,内墙面用混合砂浆粉刷。

顶棚为半棚式塑料膜暖棚,分前后两部分,后部为草泥顶,上覆机瓦,前部为塑料膜棚,舍内地面打厚100mm的混凝土防渗底。

每10户配建1个堆肥场,配套建设堆肥场为80m2左右,轮流熟化堆肥,共计建设223个堆肥场。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实施连片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

采用“社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在经济基础较差、交通不便的村社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镇集中处置系统;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五个项目实施村共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上街和下街两村配套5吨垃圾清运车1辆,其它三村各配套流动式清运车1辆;共建设150处垃圾收集点,平均15户一处;配套1115个垃圾箱,平均2户一个。

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拦坝墙、防渗透设施、周边雨水导流沟等综合防治设施。

每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规模在建筑面积120 m2左右。

垃圾由村民用人力车或自行运送至垃圾收集点,由村垃圾清运车清运至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垃圾填埋后及时覆盖。

(四)生态绿化建设目前,五个项目实施村的道路两侧绿化率还比较低,急待提高。

通过连片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五个项目实施村的主干道两侧植树绿化,使项目村的绿化情况明显改善,道路绿化率明显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五个村的天然区位优势,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旨在利民”的原则,确保五个连片村道路绿化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环保性。

共计绿化道路17公里。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项目估算资金735.6万元,分项估算如下:1、村庄饮用水安全保障资金224万元。

(1)防护栏14000米,每米150元,计210万元;(2)保护水源警示牌、宣传牌共280块,每块500元,计14万元;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资金223万元。

(1)“圈舍改造”446户,每户2000元,计资金89.2万元。

(2) 堆肥场223个,每个6000元,计资金133.8万元。

3、生活垃圾处理资金203.6万元。

(1)垃圾清运车5辆,2辆28万元/辆,3辆6万元/辆,计74万元;(2)建设垃圾收集点150处,每处5000元,计75万元。

(3)垃圾箱1115个,每个400元,计44.6万元。

(4)建设填埋场1座,计10万元。

4、道路两侧绿化17公里,每公里5万元,计85万元。

项目名称估算投资(万元)构成比例(%)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22430.5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2330.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3.627.7生态建设8511.5合 计735.6100(二)资金筹措项目估算资金735.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626.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