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yínɡ)锐不可当.(dǎ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湛.蓝(zhàn)摧枯拉朽.(xiǔ)D.凌.波(lín)镌.刻(juān)督.战(dū)一丝不苟.(g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D.中学生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峡》选自《水经校证》。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色交.辉(交相)B.夕日欲颓.(坠落)C.晓雾将歇.(停歇)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7.下列词语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之:山川之美|何陋之有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不知木兰是女郎C.以:自康乐以来|蒙辞以军中多务D.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唧唧复唧唧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6分,每小题2分)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两处)(2分)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11.你觉得张孝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2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6分,每小题3分)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2.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3分)13.“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3分)(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7分,每小题1分)(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冰霜正惨凄,。
【刘桢《赠从弟》(其二)】(4),不但在天。
(曹操《龟虽寿》)(5),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6)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7)《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白居易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共12分)(一)藤野先生(节选)鲁迅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⑪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⑫“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⑬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3分)16.“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3分)17.本文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形象?(3分)18.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18分)(二)姥姥的端午王瀛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
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进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9.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4分)20.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6分)(1)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从加点词的描写方法角度)(2)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从修辞手法角度)21.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