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
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贯彻国家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相关规 范标准—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2)、充分考虑群众对公园使用要求,丰富公园内容及空间类 型 3)、继承、革新我国造园传统,广泛吸收先进经验,创造我 国特有的园林风格 4)、因地制宜,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结合,体 现地方风格与特点,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现有地形有机组织 公园各个构成部分 5)、规划设计应切实际,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 6)、公园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同时避免古典园林作法,用 高墙或建筑围成独立空间游离于城市大环境之外。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 静态空间:公园中最小的艺术感受单元,为固定视点 的静态构图;如由建筑、花木、水面所围合成的空间 (活动的游人除外) 动态空间:随游人而动、而变,在两静态空间过渡转 折时,便出现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及动态空间的组织 要求。 动静赏结合: 静态空间宜考虑风景视线的视角视距 动态空间宜考虑空间的连续与景色的变化交替等,考 虑节奏韵律,使空间景色有起承转合变化。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划分为景点景区—聚散、虚实、俯仰、 形神等多种手法——分隔又联系——忽 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 变的小园—明清江南私园“咫尺山林”
4)、建筑为主的组景 园林四大要素中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 制地位(占15-40%)-构图中心,成为全 园的标志,如颐和园佛香阁
五、造景手法
1、景的观赏 1)、动赏与静赏 动赏即游人在行进中边走边赏, 2)、观赏点与观赏视距 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观赏视 距;垂直30,水平45为最佳视域。 此外对于纪念碑、高大雕塑、主体建筑可按180、270、 450设立观赏点 一般地需看清景物细部时,视距<30m 3)、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平静、深远、安宁,与地平线平行,如安静休 息区 仰视—感染力强,压抑感,情绪紧张,休疗养地不宜 俯视:高处向远处看—鸟瞰画面,凌空感、深远 高处向下看—险峻、有征服感
景点:凡有欣赏价值的观赏点便可称为景点,
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景点可大可小, 小至一株树,大至一组小品等。 景区:由若干景点组成,如(我国传统园中园、 景中景的手法),各景区应有自身内容和特点, 具有一定的景观识别性并服从主题;如杭州西 湖“花港观鱼”以花港鱼为观赏特点,分六大 景区,即鱼池御碑亭区、大草坪景区(长200m 宽80m配以雪松)牡丹园景区、新花港景区, 疏林草地景区。
4)空间的组织: *从单个空间及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方面把握 单个空间:空间大小,尺度、构成、封闭性及特征 (形、色、质)等 多个空间:对比、渗透、序列等考虑;还应有空间的 过渡 空间处理:如纪念性园林,多对称,较封闭,空间变 换宜少,节奏宜慢;儿童公园应空间丰富,节奏快, 气氛活泼,较开敞;强调可到达性 虚空间:如树干、漏窗等虚隔,似隔仍续 空间转折:从一个空间过渡另一空间,有急转与缓转 之分 规则式空间可急转,如主轴、副轴相交处空间 缓转应有过渡,如室内外空间,可布置外廊花架等, 多于自然式布局中
7、意境处理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 景物,意境即两者结合,从而引发鉴赏 者类似的情念激励和理念联想 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景交融
2)从美学观点看 古典园林讲究分隔曲折,讲究步移景出, 讲究“引导”“因借”、淡雅空灵,虽 反映美的境界但,绝不是美的唯一境界; 同样雄浑,洗炼亦是美的境界。 现代园林追求的自由流畅、简洁明快, 立意新颖等更易于为现代人所接受
3)从其它园林要素分析
园林建筑: 古典园林要满足居住、会、友祭礼、拜 佛、读书、对弈等要求,与此同时营建 了不少园林建筑(15-40%) 现代园林中建筑比例(3-7%)小,提倡 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群落景观,强调植 物配置,(如表现层次、轮廓、色彩、 季相,注重环境效应的发挥)
奥姆斯台德原则: *1853年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竞赛获头奖——奥姆斯台德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2)、除在非常有限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 3)、开阔的草坪要设于公园的中心地带 4)、选用当地乔灌木来造成特别浓郁的边界栽植 5)、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 6)、主要园路能基本穿过整个公园,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 分为不同区域。 归纳为1、强调公园规划应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环境需要;强 调保护自然景观,强调自然式,并提出公园中乔灌木的应用 及园路草坪的规划布置。
路线组织:小园路线宜迂回、占边,道
路可高可低,可弯可直,可为环形,避 免重复;大园宜将景区沿路外侧布置, 有初游与常游之区别,常游宜设捷径, 应适当隐藏
三、空间的组织
空间分为可控空间和不可控空间 可控空间:按规划设计意图,利用屏障如建筑、 地形、山石、水体、植物等组成一定范围,在 此范围内进行布置规划而成的空间,是内向的, 可游览的; 不可控空间:是视线所达的空间,距离远超出 规划范围,空间是外向的,游人不一定能到达, 但可作为对外借景之空间安排
5、框景、漏景、添景、夹景 框景:用门框、窗框、树框、洞口等有选择地摄取另 一空间的景物。 如先有景,景框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如先有框,景物 设于对景; 漏景:由框景发展面来,框景景色清楚,漏景则若隐 若现; 添景:(前景的处理)在主景缺乏前景情况下可作添 景处理,以增加层次变化,可以小品花木,在狭小水 面上可汀步,小桥、石头等 夹景:为突出景色,常以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 将左右两侧屏障,形成纵深空间,左右两侧的景观就 叫夹景。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区别
古典园林的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受美学思想影响 (老庄)——自然为万物之本,崇尚自 然,追求虚静——自然山水为骨架—— 山一水、一泉一石,有自然之趣,成自 然之理,以泉石竹树养心——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2)、诗情画意的构思 绘画诗词园林联系密切——源于自然高 于自然,寓情于景,又情景交融—联想 生意—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领略无限 的艺术意境,窥见人生、历史的奥秘。
5)、因地制宜的处理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北方与南方的自 然地理条件,风格追求的不同—至明清 形成北方、南方、岭南园林三大风格— —或以山称著,或以水得名,或以花取 胜或以竹引人——因地形、气候不同因 地制宜处理,形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2、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1)从对象和功能看 古典园林多高墙封闭,虽讲究借景,但园内景 观却要封闭,表现出私有性,封闭性和服务对 象的狭隘性,同时也体现其功能的单一性。 现代园林要求为广大游人提供休闲游憩的优美 场所,同时强调是城市景观的一个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持续 发展的重要因素。
6借景: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有别内外,得 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 则屏之,佳则收之。 远借、近借、仰借、俯借、邻借、因时而借、因地而 借 时借:造景所藉,切要四时,借春夏秋冬雨雪晨昏日 月 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 枫,冬借飞雪, 凭水借影: 借声组景:远借晨钟,近借溪谷泉声、林中鸟语,春 借柳岸莺啼,秋借雨打芭蕉 借季组景:
2)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 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视线极 大延伸,不易疲劳,目光宏远,心胸豪放 闭合空间:视线被周围高于视平线的近景所屏障形成 的空间,屏障物顶部与视线所成角度越大,闭合性越 强。闭合空间内近景感染力强,但久留则视线闭塞, 易疲劳。大体上:闭合空间仰角从6-13风景效果逐渐 下降;18后有闭塞感;当空间直径大于周围景物10倍 (仰角6),较差;在10-3倍时效果逐渐提高;但若 〈3倍时,空间闭塞效果下降(3倍时,仰角围18); 因此林中草地、水面四周、植树时,树木山石高度与 空地水面相比可在1:3-1:10变化。
2、景观序列(导游线)
两段式:起景—高潮+结景,多见内容较
少的小公园 1序景—起景—转折—2高潮(结尾)— 尾景
三段式:起景—高潮—结景,多用于面
积大,内容丰富的大公园 序景—起景-发展—转折-2高潮—3转 折—收缩—结景—尾景 *钱咏: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
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 佳构。
城பைடு நூலகம்公园的规划设计
一、城市公园分类系统
1、综合性公园2、儿童公园3、动物园 4、、植物园5、专类动物园6、专类植物 园7、盆景园8、风景名胜公园9、其它专 类公园10、居住区公园11、带状公园12、 街旁游园 此外、尚有专题性较强,面积相对较小 的公园:如药物园、岩石园。
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纵深空间和拱穹空间: 纵深空间:如道路、街巷、河流等两侧有建筑 树木等,而形成的狭隘空间即为纵深空间,在 端部布置景物常成为主景,视线被导向远处。 拱弯空间:在岩洞、地下溶洞中利用拱穹形顶 界面及四周竖界面所组成的空间;地、顶、墙 常成为特色景观,如影剧院、天文馆、温室
此外古典园林虽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但过于追求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追求 诗情画意,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 的悟性,植物的性情,强调人的错,和 联想,以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但 其中有些已不能适应现代人高效率快节 奏的生活步调和追求简洁开敞景观的情 趣。
第二节园林风景构图与园林造景
一、景点与景区
对山水植物的理解不同:
古典园林模仿自然山水,人工再造山水环境,挖池、 堆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现代由于社会发展,追求和向往大自然的观点不断提 高和升华(游旅主张返朴归真),对模型化的自然山 水失去更多的兴趣,转而更加关注环境质量,重视植 物材料对环境质量的生态意义,提倡植物造景,重视 生态效应;再如古典园林对植物更多的是对其形态 (求古朴,不求茂盛)象征寓义的追求(岁寒三友、 四君子、移竹当窗、森海绕屋、梧阴匝地) 古典园林少用开阔大草坪,主要是一览无余是其大忌; 现代园林中这种开阔平坦,气势宏大的景观却常以重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