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课件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课件


大于0.5m。
3、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既不要影响交通,又要形成景观。如休息广场,四周可植乔
• 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合理安排特殊旅游服务项目与地形风向的关系:如风帆码头、烘烤场等。
4.就地取材,就地施工 5.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周围分 布有八个不同地势,围绕着四个 湖泊根据地形设置了人行甬道, 是一个主要用于雕塑展览的主题 公园。
实例:苏格兰景观设计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5.造景功能
地形可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可被组合成各种形状,还 能在阳光和气候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
6.地形与其他造园要素的立面关系
三、地形设计的要求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 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
• 要有利于地面排水 要考虑坡面的稳定
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
1、交叉口--两条园路相交。
2、分叉口--由一条园路分出另一条园路
原因: (1)遇到地面物或设置障景,分叉后宽度不变;
(2)由主路分出次路或由次路分出小路,分叉后园路宽度不同。
山丘间
树林花丛
山坡
溪涧
山体
自然水体
林间
路 的 布 局 形 式
(四)自然式园路的布局妙在曲折迂回(原因)
1、功能和艺术的要求,扩大空间层次,变换游人视线; 2、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的曲折而起伏,“路因景曲,境因景深”
南京中山陵是纪念性景观建筑的代表,其上升式的地 形设计,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气势,充分体现了地形对于人 情感要素的影响。
分割感、封闭感、私密感、
1.分隔空间
地形可以不同方式 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还能影响空间气氛,平 坦起伏的地形能给人美 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 峭、崎岖的地形极易形 成兴奋感。
2.控制视线
(二)常见的变形园路
1、园桥 2、歩石 3、汀步 4、踏步
园路中的形式多种多样 •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路转化为场地。 • 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就可以转化为步石。 •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 • 遇到山地时,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阶等。 • 遇水,路可以转化为园桥、汀步。 路以它丰富的形式和体态装点着园林景观,使园林因路而引人入胜。
(三)主次分明,方向性明确,注意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1、避免蛇行路 2、避免此路不通 3、忌园路曲度相同
(四)自然式园路的布局妙在曲折迂回(原因)
1、功能和艺术的要求,扩大空间层次,变换游人视线; 2、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的曲折而起伏,“路因景曲,境因景深”
(五)园路布局必须处理好园路交叉口与分叉口。
(五)依据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数量确定园路布局的疏密变化。 (六)园路布局必须处理好园路交叉口与分叉口。
1、交叉口--两条园路相交。 2、分叉口--由一条园路分出另一条园路 原因: (1)遇到地面物或设置障景,分叉后宽度不变; (2)由主路分出次路或由次路分出小路,分叉后园路宽度不同。
第四节 公园地形规划
第六节 公园种植规划
(一)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的原则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2、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搭配
全园的常绿树与阔叶树应有一定的比例,一般在华北地区常绿树占30%—40%, 落叶树60%~70%;华中地区,常绿树50%—60%,落口十树40%。50%;华南地区 常绿树70%—80%,落叶树20%—30%,这样做到四季景观各异,保证四季常青。
(5)应为看护的大人设置坐凳及避雨、庇荫等休憩设施。
安静活动类内容----品茗、垂钓、对弈、散步、书画、写生、阅读等;
5.安静休息区
(1) 具有占地面积大(50%),游人密度小的特点(100㎡/人)。 (2) 多选址在地形起伏较大山地,树木茂盛或有溪流的地段;也可选 择湖、池边或疏林草地。要求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有较好的植被环境。 (3)布局时只要条件合适可选择多处,创造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满 足不同类型的活动需求。 (4) 可让游人通过饱览公园景色获得心理的满足,调节身心、恢复精
1.主要入口 2.次要入口 3.专用入口 二、出入口设施 1.大门设施 2.入口前广场 3.入口后广场
第三节 综合公园功能分区规划
1.文化娱乐区 2.观赏游憩区
3.体育活动区
4.儿童活动区 5.安静休息区 6.宣传科普区 7.老年人活动区 8.园务管理区 9.服务设施
文娱活动内容----露天剧场、表演场、戏水池、展览廊、游艺室、小广场、 俱乐部、影剧院等;
3、公园植物规划应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全园在树种选择上,应该有1个或2个树种作为全园的基调,分布于整个公园中,在 数量上和分布范围上占优势;全园还应视不同的景区突出不同的主调树种,形成不同景区 的不同植物主题,使各景区在植物配置上各有特色而不相雷同。
4、植物规划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 6、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体育活动内容----球类、划船、游泳、健身、溜冰等;
3.体育运动区
(1) 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活动干扰大。布局要尽量靠近 城市主要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
(2) 选择平坦的地形,根据需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各种活动场地。
(3) 种植设计上宜选择高大挺拔、冠大荫浓的常绿树种,不宜用 落花、落果的树种。周围树种色调要求单纯,形成绿色的背景,不
一、园路的功能
• 组织交通 • 组织空间 • 引导游览
• 构成园景
• 组织排水
二、园路的分类 (一)根据性质和功能分类
1、主要园路(主干道)宽7-8m,平面线性曲度要求较为
平缓。 2、次要园路(次干道)宽3-4m,属辅助道路,形成支架 状。 3、游步道 宽1-2m 园路系统中最末梢的一级小路。
规划面积约200hmm
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的树种。
(4)区域大小视周围环境而定。
儿童活动内容----游戏场、障碍物、迷宫、阅览室、少年自然科学园地等;
加拿大西敏码头公园
4.儿童活动区
(1)占地面积小、各种活动设施复杂。公园中儿童占游人量30%-50% (2)该区多布置在公园主入口附近或景色开朗处,建筑设施要符合儿童 心理,造型新颖、色彩鲜艳、尺度小。 (3)按不同年龄划分活动区(幼儿和学龄儿童使用的器械,应分别设置)。 可用绿篱、栏杆、水溪等进行隔离。 (4)游戏场内园路应平整,路缘不得采用锐利的边石;地面设计应采用 缓坡过渡。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耐磨、有柔性、不扬尘的材料铺 装。
神。
6.文化宣传与科普教育区----展览、陈列、阅览、科技活动、动植物专类园等;
陕 西 戏 曲 大 观 园
7.老年人活动区----晨练、散步; 8.服务设施----餐厅、茶社、小卖部、摄影、公用电话、指示牌、照明等; 9.园务管理----办公、苗圃、温室、食堂、宿舍、水电、广播、灌溉设施等。
第四节 公园的道路规划
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则要用不对称方式来布置绿化。
大门前的停车场,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以便夏季遮阳及隔离周围环境; 在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像或导游图相配合,也可铺设草坪, 种植花、灌木,但不应有碍视线,且须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
2、园路
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荫浓的乔木和耐阳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 但在配植上要有利于交通,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
1.文化娱乐区
(1)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人流大,有喧哗声,是全园的中 心。 (2)该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地形较平坦的地方,不同的 活动场地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分隔。 (3) 常结合入口处理采用规则式布局。 (4) 文化娱乐区的服务管理设施较多,绿化应以花坛、花境、草 坪为主,可适当点缀几株常绿大乔木遮荫避雨,但不宜过多灌木,以免 妨碍游人的视线,影响交通。
(二)公园设施环境及分区绿化
城市公园是人们娱乐、休息、游览、赏景的胜地,也是宣传、普及科 学文化知识的活动场所。只有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 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将公园出入口园路、广场、建筑小品等设施、环境 与绿色植物合理配植形成景点,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分区种植规划设计
1、出入口 大门为公园主要出入口,大都面向城镇主干道。 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的特色。 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那就应该用对称式布置绿化;
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
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 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 时隐时现;山地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绿化有疏有密;在有风景可观 的山路外侧,宜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才不影响景观;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 旁,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使山路隐在丛林之中,形成林间小道。园路交叉 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 另外注意: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m高度的 枝条。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的种植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或有 刺的植物。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m;乔木种植点距路线应
观赏游憩区内容----自然风景、山石、水体、花木、盆景、景观小品雕塑、喷为主,该区域占地面积较大,游人密度 小的特点。用地定额为人均游览面积100平米。
(2) 观赏游憩区往往选择现状用地地形、植被等比较优越的地段设 计布置园林景观。
(3) 应注意选择合理的道路的平、纵曲线、铺装材料、铺装纹样、 使其能够适应于景观展示、满足动态观赏的要求。
平地堆山挖湖
平地也要有一点点坡度
加 拿 大 温 哥 华 植 物 园 游 客 中 心
利用地形的变化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二、地形设计的作用
凸地形 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及山峰等。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 有支配地位的要素,从情感上来说,上山比下山更能让游人对某物或人产 生尊崇感,所以教堂、寺庙、政府大厦、纪念碑、纪念性雕塑等常耸立在 地形的顶部。 凹地形 在景观中可被称为洼地或谷地,可作为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拢的 空间,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可开展多种活动。还具有形成 湖泊、水池的潜在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