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土葬改火葬为突破口,推动我区农村殡葬改革的建议
我区农村殡葬方式主要是土葬,火葬因诸多因素限制,比如交通运输、成本问题等诸多限制普及率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平均火化率为48.6%,而广西区仅为24.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人口数量的大幅提升,耕地资源愈发珍贵,土葬的种种弊端逐步显露出来,最严重的就是浪费土地资源。
在农村的传统土葬中,不少农民为了方便,往往就近在自家承包的耕地上掩埋,占用耕地面积,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此外土葬尸体的腐烂和防腐液还会造成土地污染,影响土地的后续使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土葬文化深受封建鬼神文化的影响,极具迷信色彩,大搞土葬仪式实则在助长封建迷信,不利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区自然村屯道路硬化率已达78%,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已具备火葬运输的基础条件;相比于土葬,火葬占地较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与土地的压力;火葬不会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不会对土地的原有用途产生任何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火葬的规模性和区域规划性也更强,更符合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为此,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
尽快完善和出台我区农村殡葬改革方案,对殡葬管理办法予以立法,以立法保证殡葬改革的推进;改革的相关法律文件应通过公众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集体讨
论,取得合法性后才予以公布实施;实施惠民殡葬,可在全区设立生态安葬奖励制度,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公益性;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火葬场所和公益性墓地;进一步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和管理。
2、推动殡葬改革应循序渐进。
首先应加强殡葬改革法律法规宣传,打造民意基础,大力宣扬“厚养让老人享福是孝,老人俭省薄葬造福后代是善,做人尽孝为善”等观念;对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农村地区,优先推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可允许土葬但仍倡导火葬,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土葬管控措施,比如划定区域范围、奖罚规定等;
3、尽快划定和落实村级公益性公墓。
落实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加快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步伐,力争2020年前完成村级公益性公墓划定及建设工作;
4、加强联动,执法严格。
进一步规范民政部门对殡葬工作的管理体制;加强民政、医疗卫生健康、殡仪馆、中介机构等的协调配合,构建健康养老、临终关怀等农村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病逝者家属思想引导,就地就近火化;组织执法队严厉打击非法殡葬行为;
5、加强宣传教育,破除封建迷信,鼓励村民节俭办丧。
比如殡期不超过五天、骨灰不装棺再葬、不在出殡路线、林区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不得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燃放烟花爆竹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