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本文结合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探索新时期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本;就业问题
本世纪初,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还不足百万,而近几年已经有几十倍的增长,以年为例,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多,但能够成功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少。

大学生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更会影响我国的人才储备。

本文中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拓宽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空间提供一些参考。

一、定位于人力资本管理层面分析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很大水准上是因为其对于个人就业资本的理解存有偏差,在校学习期间,并
没有根据就业需求完成个人就业资本积累,所以就业水平不足。

有的
学生认为,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个人就业水平,实际上人
力资本的累积对于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也有很大作用,但高校大学
生并没有准确理解到这个点。

在需要找工作时,往往依赖于家庭的社
会关系和经济水平,或者是认为只要提升情商就能够了,考试分数只
要能保证顺利毕业,不影响拿学位证就好。

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大学生忽视了个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专业课程不用心,对于
市场人才供求状况了解不多,更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学习对于个人职
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毕业之后的就业空间狭窄,就业困难。

高校大
学生就业困难,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扩招,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而师资力量赶不
上学生增加的速度,所以很难有充足的精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就业资本的培养做的工作不多。

还有,绝大多数高
校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到对于课程的讲解上,对于大学生理应如何积
累人力资本,如何理解今后的就业形势,给予的指导性意见不多。


有一个问题需要注重,就是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只定位于一、二线城市,或是只想进入国企、大型外企,而忽略了个人所学专
业可能与所定位的就业城市和企业不匹配。

绝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希
望在一、二线城市实现就业,而比较抗拒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也
没有充分考虑个人所学专业,不希望从事制造行业和农业,只将大中
型企业、国有企业作为就业方向,根本不去可考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所以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就业的单位,而是不愿意就业。

二、基于人力资本层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1、了解个人兴趣点,培养准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对哪种工作、
哪一类工作岗位有兴趣,会极大影响其就业热情。

所以在上学期间,
大学生理应认真了解个人对于就业的兴趣点,对哪些职业比较有热情,希望从事哪些岗位的工作,然后结合个人兴趣确定未来的就业目标,
尽早制定就业和创业计划,并根据目标和计划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就
业技能,为今后从事符合个人预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现在的大学生普
遍缺乏竞争意识,所以并不受招工单位的欢迎。

高校能够增加一些与
就业指导、市场经济相关的课程,或是邀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让大
学生意识到个人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对个人今后
就业是非常有利的。

2、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养。

就业就相当于进入实际工作
环境,而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个人工作,在很大水准上要取决于大学生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我国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师资力量有限,所
以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讲课方面可能不够精细和深入;再加上有
的大学生脱离家庭管理之后,自我约束力差,考试只求通过就好,而
对于更深层次的知识不求甚解,所以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提升大学生
的就业资本,先要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而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先要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高校理
应结合教师教学任务做好安排,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学习
特点、市场需求等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协助学生精准掌握专业知识,
学深学透;此外对于大学生则是要强化管理,用现实例子说明专业知
识学习对于就业的必要性;高校要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提升学
生学习效率。

3、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实践课程。

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看高校制定了怎样的课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各类课程才能完成。

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主要是参考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权威性文件。

在具体执行时,各高校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那些与社会发展不符的课程去掉,并多设置一些有利于体现专业优势,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

因为大学生很少有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所以实践课程的安排至关重要。

而实际教学中,有的高校资金、人力有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很简单;还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践计划,但因为学生数量多,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践单位;也有的高校是教师资源不够,无法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充足的指导,所以即使设置了实践课程,但也很难完全展开。

很多单位之所以不愿意招录大学生,就是因为大学生不具备实践经验,我国高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大学生的实践方式,例如可组织大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实行个案分析,参加毕业实习等。

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的确定,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于人才水平的要求,同时要用在高校中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水平。

4、调整就业观点。

本世纪之前,我国高校是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而当前则是大众式的教育模式,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中生可进入到高效学习,同时也都产生大量的应届毕业生。

社会就业岗位小于毕业大学生数量,而因为高等教育自身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难以解决,所以也势必存有大学生就业空间狭窄、薪酬水平低等问题。

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普遍很低,而且提薪很困难。

对于这个现实情况,大学生理应有准确的理解,尽早做好心理准备,适合现实要求。

如果能够实现就业,则要尽快转变角色,对自身工作有准确定位,清楚个人理应承担的责任、理应完成的各项工作,与同事和上级友好相处,顺利度过就
业初期。

高校大学生理应结合个人就业规划制定人力资本的投资计划,对个人就业空间作理性分析,结合对于教育专业和预期就业岗位的分
析实行人力资源的投资。

要充分了解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状况,
避免投资损失。

除了要认真学习高校各项课程外,大学生也要通过合
适的途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实行了解,明确当前就业形势,要从现实
的角度对个人实行审视。

在选择就业岗位或是制定创业计划时,要尽
量发挥个人长处,避免个人短处,既能发挥个人所长,也能实现就业。

如果是有意愿实行个人创业的大学生,也要先考虑好个人和家庭的经
济承受力,不能盲目制定不切实际的创业计划。

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有
水平、有专业特长、有准确就业态度的人才,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化,就业空间更窄,所以高校毕业生必须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才能提升个人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宏.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现状悖论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
2付丽和.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提升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2018(4).
3胡俊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8).
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