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各科识别要点目录1、苏铁科(Gycadaceae) (5)2、泽米铁科(Zamiaceae) (5)3、银杏科(Ginkgoaceae) (5)4、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6)5、松科(Pinaceae) (6)6、杉科(Taxodiaceae) (6)7、柏科(Cupressaceae) (7)8、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7)9、红豆杉(Taxaceae) (7)10、买麻藤科(Gnetaceae) (8)11、木兰科(Magnoliaceae) (8)12、番荔枝科(Annonaceae) (9)13、樟科(Lauraceae) (9)14、小檗科(Berberidaceae) (9)15、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 (10)16、酢浆草科(Oxalidaceae) (10)17、千屈菜科(Lythraceae) (10)18、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11)19、山龙眼科(Proteaceae) (11)20、沉香科(Aquilariaceae) (11)22、海桐科(Pittosporaceae) (12)23、山茶科(Theaceae) (12)24、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 (12)25、桃金娘科(Myrtaceae) (13)26、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13)27、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13)28、金丝桃科(Hypericaceae) (14)29、藤黄科(Guttiferae) (14)30、椴树科(Tiliaceae) (14)31、杜英科(Elaeocarpaceae) (15)32、梧桐科(Sterculiaceae) (15)33、木棉科(Bombacaceae) (16)34、锦葵科(Malvaceae) (16)35、大戟科(Euphorbiaceae) (16)36、蔷薇科(Rosaceae) (17)37、腊梅科(Calycanthaceae) (17)38、含羞草科(Mimosaceae) (17)39、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18)40、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18)41、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9)42、黄杨科(Buxaceae) (19)43、悬铃木科(Platanaceae) (19)45、杨梅科(Myricaceae) (20)46、壳斗科(Fagaceae) (20)47、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21)48、榆科(Ulmaceae) (21)49、桑科(Moraceae) (22)50、冬青科(Aquifoliaceae) (22)51、葡萄科(Vitaceae) (22)52、芸香科(Rutaceae) (23)53、苦木科(Simaroubaceae) (23)54、橄榄科(Burseraceae) (23)55、楝科(Meliaceae) (23)56、无患子科(Sapindaceae) (24)57、槭科(Aceraceae) (24)58、漆树科(Anacardiaceae) (24)59、胡桃科(Juglandaceae) (25)60、五加科(Araliaceae) (25)61、杜鹃花科(Ericaceae) (25)62、柿树科(Ebenaceae) (26)63、山榄科(Sapotaceae) (26)64、木犀科(Oleaceae) (26)65、夹竹桃科(Apocynaceae) (27)66、茜草科(Rubiaceae) (27)68、紫草科(Boraginaceae) (28)69、茄科(Solanaceae) (28)70、紫葳科(Bignoniaceae) (28)71、爵床科(Acanthaceae) (29)72、马鞭草科(Verbenaceae) (29)73、龙舌兰科(Agavaceae) (30)74、棕榈科(Palmae) (30)75、露兜树科(Pandanaceae) (30)76、禾本科(Graminae) (31)1、苏铁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干通常直立不分枝。
叶异形:鳞形叶小,褐色,背面密被粗糙毡毛;营养叶大,革质,幼时拳卷, 一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仅具一条中脉,无侧脉,集生于树干顶部。
雌雄异株。
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单生或偶有多枚生于树干顶端,直立,中轴上密生小孢叶,小孢子叶扁平鳞状或盾状,螺旋状排列;大孢子叶扁平,密集生于茎顶呈球花状,上部羽状分裂或几不分裂。
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或厚纤维质,中种皮木质,内种皮膜。
胚乳丰富,子叶2,不出土。
1属,约60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及南大平洋岛屿、非常东部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1属约27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主产于西南部。
2、泽米铁科鳞叶存在,托叶无或有,叶一回羽状深裂,具侧脉或纵脉,羽片平,相互交叠,中脉不明显。
雌雄异株。
雌雄球花均数枚顶生或侧生于茎顶,具中轴;雌球花球果状,每个大孢子叶着生1-2枚胚珠。
种子辐射状对称,外种皮红色、桔黄色或黄色。
泽米铁科8属约170种,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
我国引种栽培7属近100种。
3、银杏科落叶乔木,枝有长枝及短枝。
叶扇形,有长柄,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叶脉二叉分歧。
雌雄异株,稀同株。
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叶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状,雄蕊多数,每雄蕊具2花药;雌球花具长柄,柄端2叉,又端各生1珠座,各具1胚珠,通常仅1枚胚珠发育成种子。
本科树种在古生代及中生代很繁盛,至新生代第三纪时渐衰亡,在新生代第四纪由于冰川期的原因,中欧及北美等地的本科树木灭绝。
为我国特有科。
4、南洋杉科常绿乔木,皮层具树脂,大枝轮生。
叶披针形、鳞形、锥形或卵形,螺旋状着生,稀在侧枝上交互对生,基部下延。
雌雄异株,稀同株。
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枝顶,雄蕊多数,名具悬垂丝状花药4-20;雌球花单生枝顶,苞鳞发达,球鳞不发育,或与苞鳞腹面合生仅先端分离,每球鳞或苞鳞腹面具1倒生胚珠。
球果直立,2-3年成熟,熟时苞鳞脱落。
2属,约30种,分布于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
我国引入栽培2属4种。
5、松科常绿或落叶乔木,极少灌木,有树脂。
公具长枝,或兼具长枝及短枝。
叶针形或条形,基部不下延;条形叶扁平,稀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针叶2、3或5针一束,着生于退货的短枝顶端,基部具叶鞘。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球花长卵形或圆柱形,雄蕊多数,每雄蕊具2药,花粉具气囊或无;雌球花呈果状,苞鳞与种鳞多数,分离,每个球鳞具2倒生胚珠。
球果成熟时种鳞裂开;每种鳞有2粒种子。
种子有翅,稀无翅。
10属,230多种,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我国10属,约93种24变种。
6、杉科常绿或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纤维发达,裂成长条片脱落。
大枝轮生或近轮生。
叶螺旋状排列,散生,稀交互对生,披针形、锥形、鳞形或条形,基部一般下延。
雌雄同株,雄球花的雄蕊和雌球花的珠鳞螺旋状排列,雄蕊具花药2-9,花粉无气囊;珠鳞与苞鳞半合生,仅顶端分离或完全合生,或苞鳞发育,珠鳞不发育,或苞鳞退化,每珠鳞具2-9倒生或直生胚珠。
球果当年成熟,每种鳞具2-9种子。
9属,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及大洋洲。
我国5属5种,引种3属4种,主要分布长江流域以南温暖地区。
7、柏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交互对生或三叶轮生,或两者兼有,基部下延或有关节。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球花有雄蕊2-16,雄蕊交互对生或3枚轮生,各具花药2-6,花粉无气囊;雌球花具3-18交互对生或3-4轮生的珠鳞,苞鳞与珠鳞合生,仅尖端分离,胚珠直立。
球果小,种鳞革质,木质或肉质结合,交互对生。
种子有翅或无翅,子叶2,稀5-6。
22属,约150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3属32种6变种,引入栽培1属15种,分布几遍全国。
8、罗汗松科常绿乔木或灌木。
叶螺旋状排列,稀对生。
球花单性,雌雄常异株,球花顶生或腋生,雄蕊多数,名具2花药;雌球花由多数或少数苞片组成,仅部分或仅顶端苞片的腋部着生1胚珠,胚珠为囊状或为杯状套被所包,少无套被。
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全部或部分为肉质或干薄的假种皮所包,苞片与球花轴愈合成肉质或干的种托。
子叶2,出土。
18属,13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南温带地区,主产于南半球。
我国有4属12种,产于长江以南。
9、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
叶条形,少条状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
雌雄异株,少同朱,雄球花单生或叶腋或苞腋,或成穗状球花序集生枝顶,雄蕊多数,花药3-9;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苞腋,基部具多数苞片,胚珠1,直立,生于球花轴顶端或侧生短轴顶端的苞腋,基部具盘状或漏斗状托。
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于当年或次年成熟,全部或部分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具胚乳,子叶2.5属21种,其中4属分布于北半球,1属分布于南半球。
我国4属10种5变种,主要分布在南部,个别种分布至东北。
10、买麻藤科常绿木质大藤本,稀为直立灌木或乔木。
茎节由上下两部接合而成,呈膨大关节状,下部顶端具有宿存环状总苞片。
单叶对生,有叶柄,叶片革质或半革质,具羽状叶脉。
花单性,雌雄异株,少同株,球花伸长细长穗状,具多轮合生环状总苞,雄球花穗单生或数穗组成顶生及腋生聚伞花序;雌球花半时生或数穗组成聚伞圆锥花序,通常侧生于老枝上。
种子核果状,包于红色或桔红色肉质假种皮中,胚乳丰富,子叶2,出土。
1属,约3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亚洲大陆南部,经马来群岛至菲律宾群岛为分布中心。
我国有1属9种,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及江西和湖南的南部。
11、木兰科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
小枝具托叶环痕,枝叶有香味,花具芳香油。
单叶互生,全缘,稀分裂,羽状脉,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大,顶生或腋生,常两性;花被片6或9片,每轮3-4片;雄蕊和雌蕊均多数,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雌蕊群在上部,雄蕊群在下部。
聚合蓇葖果或翅果。
种子常悬挂在丝状的珠柄上,有丰富的胚乳。
15属,约33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中美和南美洲等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我国有11属,165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至西南部。
12、番荔枝科乔木、灌木或攀援灌木,常绿或落叶,木质部通常有香气。
单叶互生,全缘,羽状脉,无托叶。
花常芳香,辐射对称,通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组成花序,簇生,萼片3,花瓣6,2轮,花托常隆起,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常有突出的药隔;雌蕊1至多数,分离。
蓇葖果或聚合浆果,常具长柄。
种子有假种皮,胚小,胚乳丰富,嚼烂状。
129属,约220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