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电大国际公法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国际公法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国际公法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题目1沿海国在大陆架上有()。

A.开发资源自由B.建立法律之自由C.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D.建造人工岛屿的自由答案: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题目2首先提出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秘鲁D.智利答案:智利题目3()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用飞机B.民用商船C.军舰D.政府船舶答案:民用商船题目4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A.巴黎公约B.海牙公约C.泛美商业航空公约D.芝加哥公约答案:巴黎公约题目5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

A.从航空器为起飞而启动时起,倒着陆滑跑完毕为止B.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为止C.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12 小时止D.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 小时止答案: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题目6()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绝对责任。

A.地球表面B.公海C.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D.月球表面答案:地球表面题目7海岸同属一个国家,湾口宽度超过两岸领海宽度,沿海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对其主张并连续行使主权且得到国际社会的默认的海湾,叫做()。

A.领海海湾B.国际海湾C.内海湾D.历史性海湾答案:历史性海湾题目8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A.毗连区B.内水C.专属经济区D.领海答案:领海题目9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专属管辖。

A.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B.有关人员所属国C.船旗国D.沿海国答案: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题目10根据国际实践,国家间的民用航空飞行的允许主要是通过双边航空协定实现的。

我国与近()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A.80B.70C.90D.100答案:70题目11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是()。

A.自由开发制B.单一开发制C.协商开发制D.平行开发制答案:平行开发制题目12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A.国际航行的海峡B.历史性海湾C.群岛水域D.内海答案:国际航行的海峡题目13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属于()A.人类共同继承财产B.自由开发C.自由占领D.国家专属区答案:人类共同继承财产题目14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格老秀斯B.赛尔登C.真蒂利斯D.宾刻舒克答案:赛尔登题目15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A.领海B.毗连区C.内陆水D.内水答案:内水题目16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A.400海里B.500海里C.200海里D.350海里答案:350海里题目17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A.自由航行制度B.无害通过制度C.条约规定的制度D.通过制度答案:通过制度题目1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A.营救协定B.东京协定C.外层空间条约D.赔偿责任公约答案:外层空间条约题目19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于A.格老秀斯B.真蒂利斯C.宾刻舒克D.赛尔登答案:真蒂利斯题目20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只有曲入陆地的海域面积()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才称为海湾。

A.等于或小于B.等于或大于C.小于D.不大于答案:等于或大于题目21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A.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B.无主物C.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D.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答案: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题目22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A.机场的建造权B.国内运输权C.航行资料专有权D.飞行专属权答案:国内运输权题目23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B.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D.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答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题目24()是指以在沿海岸向外凸出的地方或沿海岛屿的外缘上选定若干基点,然后将相邻的基点连成直线,形成沿海岸的坡折线。

A.几何直线法B.直线基线法C.正常基线法D.自然基线法答案:直线基线法题目25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

A.执法权B.登临权C.紧追权D.攻击权答案:紧追权二、多项选择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题目26各国军舰在公海可拿捕()A.无国籍船B.别国的军舰C.海盗船D.从事非法广播的船舶答案:海盗船;从事非法广播的船舶;无国籍船题目27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规定,下列国家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具有管辖权()。

A.罪行发生地国B.航空器降落地国C.航空器登记地国D.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答案:航空器登记地国;航空器降落地国;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罪行发生地国题目28毗连区是沿海国对()等特殊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

A.海关B.税收C.移民D.财政答案:海关;财政;移民题目29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外层空间()。

A.天体及其资源属于先占国所有B.应用于宇宙研究和拓展各国人民生存空间的目的C.是人类共同财产D.探索和利用自由答案:探索和利用自由;是人类共同财产题目30根据外层空间条约的规定,发射国包括()。

A.从其领土或设施上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B.接收空间物体的国家C.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D.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答案: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从其领土或设施上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题目31外国船舶在领海中实行以下行为属非无害行为()。

A.进行军事行动B.收集情报C.起落飞机D.捕鱼答案:捕鱼;收集情报;起落飞机;进行军事行动题目32领海主权包括:()A.沿海航运权B.立法和管辖权C.领空权D.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答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沿海航运权;领空权;立法和管辖权题目33下列关于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有()。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B.《巴黎公约》C.《东京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答案:《东京公约》;《蒙特利尔公约》题目34()规定了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A.东京公约B.海牙公约C.蒙特利尔公约D.芝加哥公约答案:蒙特利尔公约;海牙公约题目35沿海国在其领海内对外国船舶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可以().A.经船长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B.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进行相关调查C.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逮捕船上所犯罪行的有关人员D.经外交代表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答案: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逮捕船上所犯罪行的有关人员;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时,进行相关调查;经外交代表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经船长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题目36大陆边由()部分组成。

A.大陆基B.大陆底C.大陆架D.大陆坡答案: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题目37下列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有()。

A.马六甲海峡B.台湾海峡C.多米尼克海峡D.新加坡海峡答案: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多米尼克海峡题目38海牙公约规定,下列国家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具有管辖权().A.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B.航空器降落地国C.罪行发生地国D.航空器登记地国答案:航空器登记地国;航空器降落地国;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题目39()属于外层空间法规定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制度。

A.登记制度B.责任制度C.救助、送回和归还制度D.报告制度答案:救助、送回和归还制度;登记制度;责任制度题目40按1971年《蒙特利尔条约》规定,以下行为属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罪()A.故意传送虚假情报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B.破坏停放在机场未交付使用的航空器C.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飞行D.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足以危及该航空器的航行安全答案:故意传送虚假情报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足以危及该航空器的航行安全;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飞行三、案例讨论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题目41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

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

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

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 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 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

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6年3月31日,荷兰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

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展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

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国际法院于1969年2月20日发布其判决。

法院在判决中首先拒绝了丹麦和荷兰提出的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原则的观点。

法院不否认等距离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这并不足以使某种方法一变而为法律规则。

法院接着审查了“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的论点。

法院得出结论;《大陆架公约》签订之时;并不存在像等距离原则这样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公约第6条也没有使这一原则具体化。

法院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有关的国家的确同意按等距离原则划分彼此之间的大陆架疆界;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这样做是因为感到习惯法规则使它们有义务这样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