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材料PPT课件
(3) 纤维素中的羟基:
含有三个游离醇羟基,其中在C6上的羟基为伯羟基,而
C2、C3上的羟基为仲羟基。
.
6
(4) 纤维素大分子中的末端基 一端为还原性末端基; 另一端为非还原性末端基。
还原性末端基
非还原性末端基
.
7
二、 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1、纤维素结晶变体 纤维素——一种同质多晶物质 五种结晶体形态:纤维素Ⅰ、Ⅱ、Ⅲ、Ⅳ、X
纤维素链分子很长,在5000~10000 × 10-10 m之间;
➢结晶区的长度大约为2000 × 10-10 m; ➢ 无定形区的的长度约为300~400 × 10-10 m; ➢ 纤维素链可以重复穿过结晶区和无定形区。
.
17
① 缨状微胞结构理论 纤维素纤维是由晶区和非晶区构成,同一大分子可以连
纤维素 Ⅰ平 行链结构
纤维素 Ⅱ 反平 行链、相似的氢 键链片结构
.
12
(4)纤维素Ⅳ晶 纤维素Ⅳ晶——由纤维素Ⅰ、纤维素Ⅱ或纤维素Ⅲ在极性液
体中加以高温处理而生成的,故有“高温纤维素”之称。
纤维素Ⅲ Ⅰ
260℃甘油中热处理
纤维素Ⅳ Ⅰ
纤维素Ⅱ或 Ⅲ Ⅱ
水或甘油中热处理
纤维素Ⅳ Ⅱ
.
13
纤维素Ⅳ Ⅰ和纤维素Ⅳ Ⅱ 区别 ①单位晶胞参数相同
②分子链极性和堆砌不相同
纤维素Ⅳ Ⅰ
平行链结构
纤维素Ⅳ Ⅱ
反平行链结构
.
14
(5)纤维素Ⅹ 纤维素Ⅹ是纤维素新的结晶变体。它是用浓HCl(重
量百分数38 ~ 40.3 %)作用于纤维素而发现的。 特征: ①纤维素Ⅹ的聚合度很低; ②纤维素Ⅹ单位晶胞大小与纤维素Ⅳ几乎相等; ③纤维素Ⅹ晶胞形式:单斜晶胞或正交晶胞;
研究方法:将纤维素水解成纤维素叁糖、纤维素贰糖,最后 一个产物是葡萄糖单元 ——纤维素的结构单元。
1921年,Mener-Willians 浓H2SO4水解纯的棉花纤维
结果:90.7 %的结晶D-葡萄糖。
.
4
1922年,Irvine和Hirst; 棉花醋酸化→纤维素醋酸酯→甲醇解
结果:95.5 %的甲基α-D-葡萄糖苷和甲基-β-D-葡萄糖苷的混合 物,不含戊糖和其它物质。
特点:纤维素Ⅲ的形成有一定的消晶作用,当氨或胺除去 后,结晶度和分子排列的有序度都下降了。该方法可用于处 理棉织物,用以提高棉纱和织物的机械性能、染色性和尺寸 稳定性。
.
11
纤维素Ⅰ和纤维素Ⅱ分别制得纤维Ⅲ的X-RD和FTIR图不同
纤维素Ⅰ 纤维素Ⅱ
稀酸或热水 处理还原
不稳定性
纤维素Ⅲ Ⅰ 纤维素Ⅲ Ⅱ
和893 cm-1两个峰的强度比值,称之为红外(IR)结晶指数。
.
21
5、纤维素的可及度
利用某些能进入纤维素物料的无定形区而不能进入结晶区的 化学试剂,测定这些试剂可以到达并起反应的部占全体的百分 率称为纤维素物料的可及度。
可及度A和结晶度Xc的关系
A=σXc+(100-Xc) 式中:
σ—结晶区表面部分的纤维素分数;
可用下列方法制成:
① 以浓碱液作用于纤维素而生成碱纤维素,再用水洗涤得到 的纤维素。这样生成的纤维素Ⅱ,一般称丝光化纤维素; ② 将纤维素溶解后再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③ 将纤维素酯化后,再皂化成纤维素; ④ 将纤维素磨碎后并以热水处理。
.
9
CelluloseⅠ (parallel chain)
Swellen fibre
第2章 纤维素
Chapter 2 Cellulose
.
1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
主要来源于树木、棉花、麻、谷类等植物。
.
2
内容提要
一、纤维素的结构; 二、纤维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三、纤维素的衍生物及其改性材料; 四、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
3
2.1 纤维素的结构
一、 化学结构
1838年,法国科学家Anselme Payen 第一次分离并命名纤维素。
纤维素→溶于40 % HCl或 72 % H2SO4 →冲稀至含酸低于1 % →煮沸数小时 结果:纤维素几乎完全成葡萄糖,其得率达理论值的96~98 %
纤维素甲基化→甲基纤维素→水解得2,3,6—三甲基葡萄糖。
.
5
化学结构式:(C6H10O5)n (1)葡萄糖单元—β-D-吡喃葡萄糖; (2)葡萄糖基的键合—β-1-4糖苷键连接;
纤维呈现出伸展链的结晶,而再生纤维素和一些纤维素衍生物呈 现出为折叠链的片晶。
纤维素分子链主要部是线型的β-联接,但在折叠处则是βL联接。
.
19
.
20
4、纤维素的结晶度
纤维素的结晶度Xc
纤维素的结晶度的测定方法
X-素样品的红外光谱,然后计
算波数为1372 cm-1和2900 cm-1两个峰的强度比值,或1429 cm-1
(1)纤维素Ⅰ晶 —天然存在的纤维素形式,包括细菌纤维素,海藻和高等
植物(如棉花、木材、苎麻等)细胞壁中存在的纤维素。
结构特征:纤维素Ⅰ晶是由平行分子链有规则排列组成的。 形属单斜晶系,单位晶胞在各方面重复延展,形成结晶区。
.
8
(2)纤维素Ⅱ晶 ——纤维素Ⅱ晶经由溶液中再生或经丝光处理得到的结晶
变体,是工业上使用最多的纤维素形式。
.
15
2、纤维素结晶变体的相互转化
纤维素Ⅰ族和纤维素Ⅱ族之间通过化学方法或热处理相互转变
.
16
3、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理论 纤维素大分子的集聚态理论:
据X-射线的研究,纤维素大分子的集聚一部分的分子排列比 较整齐,有规则,呈现清晰的X-射线图,这部分称之为结晶区;
另一部分的分子链排列不整齐,比较松弛,但其取向大致与纤 维轴平行,这部分称之为无定形区。
CelluloseⅡ (anparallel chain)
纤维素Ⅱ的结晶结构
两条分子链反平行堆砌
特征:氢键平均长
度较纤维素Ⅰ短,
热力学较稳定。
.
10
(3)纤维素Ⅲ晶 纤维素Ⅲ—将纤维素用液态氨或有机胺类(甲胺、乙胺、丙
胺等)润胀生成氨纤维素,然后将溶剂蒸发使其分解后形成的 一种低温变体。
单位晶胞参数:
续地通过一个以上的微胞(晶区)和非晶区,晶区和非晶区 间无明显的界面,分子链以缨状形式由微包边缘进入非晶区。
微胞是纤维素分子的聚集体,是有真正界面的棒状物。
② 缨状原纤结构理论 缨状微胞是长的缨状原纤的极限情况,即当结晶期间在核
频繁、原纤中的晶区变很短的情况。
.
18
③ 折叠链结构理论 纤维素在结晶体内的排列是平行的,按目前的观点,天然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