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记“刺、猥……”11个生字,指导书写“刺、泄”两字。

2、借助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相互称赞的语句,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试着用句式“一比一”,“了”练习说话。

4、学会相互称赞,体会称赞的快乐。

5、教学准备:课件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刺、泄”两字;理解“粗糙、泄气”的意思;通过感情朗读进行角色体验。

难点:运用不同的量词结合句式“一比一”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学流程:一、检查作业,谈话导入。

说几句谚语(可以背诵书上的,可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师:这些谚语让我们懂得了要团结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称赞》。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生随老师一起书空,边写边强调字的结构)齐读课题。

说说“称赞”的意思,(表扬、夸奖、赞美、赞扬……)2、说说读了题目之后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谁称赞谁?怎样称赞?为什么称赞……)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运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把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确。

5、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句子,不填字丢字。

6、知道谁称赞谁。

(让学生说完整: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板书:小刺猬小獾(1)出示图片,认识刺猬、獾,识记生字“刺猬、獾”用“刺”扩词(刺刀、刺杀)(2)指导书写“刺”,学生练习2个。

(简单评价)7、借助语句,识记生字出示:★小獾已经做了三个小板凳。

板凳做得很粗糙。

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1)读句子。

(2)认读生词(出示词语:板凳、椅子、粗糙、但是、泄气、瞧、傍晚、背着、背上、留下)(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图片理解“粗糙”一词。

(知道粗糙相反的词“光滑、精致、细腻”)联系生活理解“泄气”一词(生活中你有过泄气的时候吗?)指导书写“泄”字,学生练习2个。

(4)认识多音字“背”,练习组词说话。

(5)运用以前的方法识记生字“板椅凳粗糙但傍泄瞧背留”三、通过角色体验,进行语言训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老师见识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在这么短的时间,大家不仅认识了小刺猬和小獾,还跟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真是了不起啊!那小刺猬和小獾又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看看谁先找到答案。

1、找出相互称赞的句子,体会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后的快乐(学生交流)出示:◆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1)找生读句子(2)通过做动作表演体会小刺猬对小獾发自心的称赞。

(3)句式训练:一个比一个好一比一;一比一师:再具体一点,一个比一个;一座比一座;(3)用换词的方式再次体会小刺猬对小獾的称赞。

出示句式:“你真,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4)找一生到前面当小獾,让其他同学当小刺猬来称赞它,体会称赞的快乐,然后采访对方听了称赞后的感受.。

师:再来看看小獾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

出示:◆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找生读。

(2)加上动作、表情再次读。

师:“从来没有”说明什么?(这是第一次)再次出示:◆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出示:闻了闻;看了看;了;了练习说句子。

(结合上面语句可以换成(拿起板凳摸了摸,瞧了瞧,端详了端详……)(接过苹果尝了尝,看了看……)练习说一个,再结合日常生活说一个)(2)同位互相交换角色称赞,感受称赞的快乐。

(让学生说说听了称赞后的感受,再读读小刺猬的话)2、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刺猬和小獾它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大家想不想再来分享一下,它们相互称赞后带来的快乐?好,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

(1)师读导白,同位俩一方是小刺猬,一方是小獾(2)引导学生结合“不好意思、拉着、香极了、从来没有”等提示语进入角色,揣摩人物心理,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3、同位之间相互称赞对方的优点,感受称赞后的快乐。

同学们,称赞”让小獾在泄气的时候,有了自信,做出更加漂亮的椅子;“称赞”还能帮小刺猬消除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有神奇的魅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是否也发现了你的同位或者你的好朋友,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你称赞?4、同学之间相互称赞,感受称赞的快乐。

(1)面上找学生称赞,让被称赞的同学谈谈感受,打算。

(2)同位之间相互称赞。

师:同学们,称赞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自信;称赞能使我们进步,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我们在享受别人称赞的同时也学会了称赞别人,老师非常地欣慰。

5、拓展:有这样几句话老师愿与大家共享:(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能从别人的过错中看出它的优点,那才是最聪明的人。

(3)赞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

四、作业小超市: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最辛苦的,回去称赞自己的亲人,看看他们有什么表现。

2、推荐阅读书目《小老鼠和大老虎》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述句的不同语气。

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明白“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即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的语气更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出示葫芦图)它是——小葫芦(生答)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谁来读一读?。

生读师:真好!小朋友一起读。

齐读师:看,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

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

它还可以装水,装酒。

嫩的时候还能够炒起来吃呢,怪不得有一个人说——(指板书题目)二、朗读感悟,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

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出示第一幅插图)你看,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看图说话。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喜欢这些小葫芦吗?那谁来夸夸它们呢?(指生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师:这句话中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出示:哇)谁来读?师提醒:“哇”是个语气词,得读轻声。

谁再来试试?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字跟“哇”长得很像,你发现了吗?,对,是“挂”。

那他们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给老师出出主意好吗?(挂的偏旁是提手旁,哇的偏旁是口字旁。

)师:你能不能给这两个字换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蛙、娃,洼)(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生字与熟字的结合学习,做到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复习旧知。

)字音读准了,谁再来夸夸小葫芦呢?生读师评价齐读:咱们一起来夸夸小葫芦,夸出你心中的喜爱(生齐读)师:从你们的朗读里我感觉到你们很喜欢这葫芦,其实那个人也很喜爱他的葫芦,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是呀,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设计意图: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我们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欢通过朗读读出来。

每次他盯着自己心爱的小葫芦都会自言自语地说(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你能体会他这时的心情吗?从哪里体现?动作表演盯,识记生字“盯”。

还从哪里感受到他迫切着急的心情?指导读好感叹号(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抓关键词动作演读课文,能将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那个人当时的心情。

)三、那个人这么关心他的葫芦,那他得到葫芦了吗?(出示第二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

(出示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合作理解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

交流:(出示句子1:“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请你读读这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出示:“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

)你能读出这个人的不屑吗?指生读。

齐读出示句子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朗读比较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所包含的强烈感情。

)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

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不屑、不在乎、无所谓!惊奇)就这样,种葫芦的人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

一天天过去了,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四、总结课文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种葫芦的人说吗?(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既是对寓意的揭示,更是学生人性化,个性化见解的展示形式。

)五、课后作业:练习用感叹号和问号说话。

《山水》教学设计一、经典诵读1、师导入: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每一节课的经典诵读既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又能丰富大家的积累,为作文提供素材。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经典诵读时间,请看屏幕。

2、屏幕出示经典诵读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不愿做神仙,愿做人。

人家都在画图中,风景尽在西街中(1)、指生读(2)、齐读(3)、一分钟试背(4)、两生展示背诵(5)、集体背诵。

二、回顾容、发挥想象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水》,想一想课文重点写了的哪些景色?的山有哪些特点?水有哪些特点?2、这是两段描写山和水的段落,谁来说说哪些语句让你浮想联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是呀,课文描写的景色太美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致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