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1)(湘教版必修3)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1)(湘教版必修3)
农村城市化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阅读 汹涌的“民工潮”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解决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 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专业镇经济,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
2、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 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 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 城市化进程。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
地理位置
兴起和发 展的主要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 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 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原因 阶段 改革开放 初期 20世纪90 年代中后 期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城乡融合,农业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与非农业相混杂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的城乡一体化 分布具有广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 以核心城市(广 州)为中心的城 州、深圳)的辐射 带动作用 市群体系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珠海旧貌
珠海新颜
1985深圳
1998深圳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 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 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 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地 理 位 置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 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 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 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 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港 门。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约4.2万 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23%。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 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 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夯实 基础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 补”企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 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 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 的轻型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很高,主要表 现在四个方面。 A、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B、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C、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D、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 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 水平居全国前列。
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 济
思考:“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 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稳步 发展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 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 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 高水平。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香港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 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