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 革命 的两 大历 史任

前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推倒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统 治秩序,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
前提 目的
要改变中国经 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实现 中国的近代化 和现代化
•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 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 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国际条件 思想条件 阶级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革命对象 革命领导 革命动力 性质前途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 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 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 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 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
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 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
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最主要
帝国主义 和中华民 族的矛盾
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
(3)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反帝

反封
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
反官僚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国情总结
帝国主义
双重压迫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帝
反封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独立的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独立的新中国
求独立和解放的革命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化) 主观目的
通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0年6月—— 1930年9月)
•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1年1月——1935 年1月)
三、符合中国革命特点和发展规律 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 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 途径、手段等内容的基本概括,具有统 一步调,号召人民的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难点
•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任务的关连; •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3.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
验的概括; •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
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 命

动 力
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可靠的

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
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 主义
首要对象
直接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主要对象 中国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 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
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革 农民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 本

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1. 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
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33页)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 ,近代中 国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变 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
主义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并没有使
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半
封建社会)
客观结果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 完整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 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 形式。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在多个帝国主义国家 的间接或直接统治之下, 中国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鸦片战争 1840年
太平天国
1851年— 1864年,农
民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1911年— 1912年初, 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1919年5月4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
• 无论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 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革命任务。
小结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只有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切从中国革命 的实际出发,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 色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 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主要“左”、 “右”倾错误
•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21年7月—— 1927年8月)
•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7年11月—— 1928年4月)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独 立登上历史舞台
新文化运动:武器仍然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把改造国 民性放在第一位,运动也只是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圈子里;在 思想方法上,还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转折点 五四运动(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次运动中,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1921 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