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区文化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经济区文化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经济区文化馆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4)第二章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7)第一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7)第二节市场分析。

(11)第三章场址条件 (18)第一节地址现状 (18)第二节地址条件 (19)第四章建设方案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7)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47)第一节节能措施 (47)第二节节水措施 (4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50)第一节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50)第二节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50)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51)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 (53)第七章安全卫生与消防 (54)第一节安全卫生 (54)第二节消防设施安全 (55)第八章项目实施管理 (57)第九章招标计划 (60)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61)第一节建设工期 (61)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1)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2)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62)第二节建设投资估算 (62)第三节资金筹措 (66)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67)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69)第一节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69)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70)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72)第一节结论 (72)第二节建议 (72)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某经济区文化馆建设项目二、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是某经济区社会事业管理局某经济区社会事业管理局是某经济区管委会直属部门,主要负责民政、残联、宗教、文化教育、卫生防疫、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辽宁省建筑工程概预算指标及有关费用标准;5、《某经济区总体规划》;6、《某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7、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一)政策背景近年来,某经济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依托难得的建港和发展临港产业的条件和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规划产业格局,大力发展重大装备制造、石化产业集群,以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

随着恒力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带来了众多人口。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指出,以沈阳、西西为发展“两极”,统筹建设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西西、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以及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

重点发展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新媒体等9大文化主导产业。

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相融合。

活跃演艺市场,推动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大力发展民营演出团体。

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并将这一任务和目标当成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的方面。

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我们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增强文化活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二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的“振兴规划”,这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契机所在,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区域背景某人口4.1万人,外来人口1.2万人,辖12个村,167个自然屯。

1996年瓦房店市政府为加快某经济发展,开发海岛资源,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岛上原三堂、横山两乡合并,设立某镇,隶属辽宁省某瓦房店市。

1997年被国家体改委、民政部等11个部委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2年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辽宁省省级开发区。

1、经济发展状况岛上现有工业企业135家,以铸造、建材、机械加工、造船、酿酒、食品为主,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8.2亿元。

某铸造工业较发达,水暖件产品覆盖东北三省。

有三家造船企业,可生产各种驳船和钢体渔轮。

酿酒、饮料业独具特色,龙泉牌系列酒水畅销国内外。

农业种植以粮豆和蔬菜为主,2004年粮豆产量2.1万吨。

全镇每年平均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上亿元。

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目前全岛现有小学12所,初中、高中各1所,共有小学生2930人,教师215人;初中生1800人,教师118人;高中生1340人,教师90余人。

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现有一个可容纳3.5万人的标准化体育场、一个9635平方米的多功能镇文化中心、一个5200平方米的镇卫生院和一个3200平方米的敬老院。

岛内安装了有线电视、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每年的旅游旺季举行旅游文化节,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某杯”帆船比赛。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在某经济区综合区,是某中心地带,人口密集区。

而目前某还没有一所市民文化交流场所,这与某日趋快速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极不适应。

本项目将通过文化艺术展馆、艺术写生创作、书画名家艺术村、网络宣传媒体和时尚消费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链,扩大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综合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整合各项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的策划宣传推广,形成产品系列,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必将大大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为投资主体和当地人民群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就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节项目概况一、拟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位于某经济区,综合区8号路和19号路的交汇处,质监局对过。

二、建设规模与目标市场1、建设规模该项目拟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内设多功能厅、展览厅、舞蹈排练室、宣传廊、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辅导培训教室、娱乐教室、计算机室、专业工作室等。

2、功能定位普适化:主要面对城乡居民,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特色化:重点发展具有某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在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领域打出某品牌,形成规模优势。

3、目标市场市域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覆盖功能,主要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需要;区域市场:提升某文化产品的辐射能力,开发出一批面向东北、走向全国的文化产品。

三、主要建设条件1、该项目已列入某管委会拟上项目清单。

2、规划意见本项目已征得规划意见。

3、交通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经济区,综合区8号路和19号路的交汇处,质监局对过,北邻某东西主干道(综合区8#路),东邻综合区21#路(贯穿某综合区的主干道),西邻公园,500米的范围内覆盖翠岛经典三期、嘉恒国际湾等住宅小区,并邻近某兴港大厦,规划展览馆等商业网点,地处某中心繁华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4、施工条件某市建筑施工单位众多,施工队伍可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

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基本齐全,能够满足施工中临时用水用电的需求。

另一方面,施工中的机械、材料等可从某地区租用、购买。

5、资金条件项目资金由某经济区财政出资建设。

6、环境影响条件由于项目周边环境较复杂,开工之前需提前做好项目的噪声防护以及施工中建筑垃圾的定期清运。

四、施工工期根据某管委会工作计划以及本工程的建设规模、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分析,本工程的施工期约为24个月, 2014年10月-12月进行前期的方案论证、选址、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15年1月-4月进行施工图设计、清单编审、施工招标;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主体及配套设置以及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2016年5月-8月进行验收、交接等工作,以确保2016年9月投入使用。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0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区财政出资建设。

六、主要技术指标第二章必要性与市场分析第一节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和谐双赢的重要载体文化艺术以其独有的审美性、包容性、时代性,区别于“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必然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构筑世界各主流社会、主流观众、主流媒体无障碍交流和无限制对话的文化桥梁,是象征新兴城市综合实力的形象符号,它不仅仅需要存在,更加需要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链,扩大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综合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整合各项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的策划宣传推广,形成产品系列,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必将大大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为投资主体和当地人民群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馆的建设无疑将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推进高雅艺术事业的普及和繁荣,是大力加强文化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某经济区文化馆建设项目属于某文化产业重大工程项目,有利于提升某的文化实力与竞争力,更有利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