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1.2 承担单位1.3 建设地点1.4 建设性质1.5 建设内容及规模1.6 建设期限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8 项目效益1.9 主要技术指标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由来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三章承担单位基本情况第四章市场分析4.1 农业综合开发展现状4.2 农业综合开发的应用需求4.3 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前景第五章区域选择与建设条件5.1 区域选择5.2 建区条件5.3 园址选择的合理性分析第六章建设规划方案6.1 建设的目标6.2 建设所遵循的原则6.3 总平面规划布局6.4 规划建设内容6.5 新增配套设施建设内容第七章工程技术初步方案7.1 设计标准和规范7.2 给排水7.3 电气7.4 消防第八章环境保护与节能8.1 概述8.2 主要污染物产生分析8.3环境保护措施8.4 节能第九章组织机构定员及劳动安全9.1明确管理机构9.2确立项目运作公司9.3人员管理9.4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第十章建设进度及项目招标10.1项目进度安排10.2 项目招标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 投资估算的方式和依据11.2 投资估算11.3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第十二章经济评价12.1 经济评价说明12.2 基础数据12.3 财务盈利性分析12.4 风险性分析第十三章综合评价及建议14.1 综合评价14.2 建议第一章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1.2 承担单位河北东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3 建设地点河北省藁城市九门回族乡黄庄村1.4 建设性质新建1.5 建设内容及规模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工程核心规划区3000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项目辐射区4万亩,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日光温室区1100亩,休闲娱乐区200亩(饮食文化中心、品茗苑、篝火广场、家禽家畜动物园、烧烤区、戏鱼溪、健身区、多功能运动场);农奇艺观景区500亩(果蔬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家庭农庄、蔬菜新品种种植展示区、名优绿化苗木展示园、药用植物园、芳香植物园);道路广场50亩(道路、文化科技知识长廊、篝火广场)等。

配套设施建设内容为:道路8600m,温棚2000㎡*3,公厕200㎡*2,接待中心368㎡,商场200㎡,茶庄257㎡,科技长廊2407㎡,垃圾收集房120㎡,展厅及多媒体室400㎡,动物笼舍500㎡,桥梁130㎡,地面硬化7142.86㎡,其他基础设施(沼气池、标识标志)1000㎡,绿化、美化、亮化5000㎡,农业景观建设3000㎡。

1.6 建设期限2011年3月~2015年12月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其资金筹措为:项目业主自筹5亿元,意向合作方投资3亿元,申请国家财政补贴及银行贷款7亿元。

1.8 项目效益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以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引进开发新品种,集养殖、供种、加工、推广和旅游观光、家常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项目建成是引进国家星火计划高科技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产业,将成为藁城市的一个新景点,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样本,现代科技农业的一个模式。

同时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种植及养殖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该项目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较为可观,对促进藁城市乃至省会农业综合开发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扩增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本项目在经济、环境、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建议项目业主在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可加快工程进度,尽早发挥效益。

1.9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由来为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河北东垣集团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承接了千亩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并于2011年4月在藁城市九门回族乡黄庄村原果园地段破土动工建设“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

该园是省农开办在藁城市投资兴建的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农业示范与推广基地,除万亩高标准农田外,包括了设施蔬菜、种苗生产基地、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它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为了使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持续、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根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的区位优势,拟以“都市型农业”具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资源进行融合,充实、包装,使其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紧密结合,建成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

农业综合开发涵盖休闲、农家观赏观光、农事参与、农耕文化、高效农业、民俗风情六大部分,是新形式下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服务业的闪光点。

它的发展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和服务链拓展,是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

农业综合开发一诞生就呈现出蓬勃的朝气,引领着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消费。

2、项目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动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不仅顺应了旅游消费发展趋势,而且使农业生产功能的生态效应得到有效显现,它的发展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双向互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城市人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一个有效平台,缩短了农民了解和接受城市文明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农村走向富裕和文明。

3、项目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是有效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服务业的复合型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在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可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它的兴起和发展必将对“三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4、项目建设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核心前提和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直接增加从事农业休闲工作农民的收入,更能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带动农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运输业和餐饮业等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兴建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崇尚自然、缓解压力、回归俭朴、追求生活多样化、高质量已成为一种时尚。

农业综合开发既适应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具备生态、节能、环保等特点;又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打造了健康、绿色、益智的平台;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

农业综合开发具备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蕴藏着远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意义重大,前途光明。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编制依据河北东垣农业示范园农业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8年11月由河北东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农业大学编制,经过现场勘察和充分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后研究论证完成。

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3)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4)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5)石家庄市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2.3.2 编制范围(1)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现状等进行调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2)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定性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从技术、经济、环保、社会等各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2.3.3 项目区基本情况2.3.3.1藁城市基本情况(1)地理交通藁城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市东部,北临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无极限接壤,西与石家庄市及正定县搭界,西南与栾城县毗邻。

藁城市距石家庄市31公里,距首都北京264公里,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4”组团城市之一。

藁城市紧邻省会石家庄、靠近京津,交通发达,石德铁路横跨境内,307国道、省级正绕公路、石港告诉公路横贯东西,市区距民航机场30公司,距京珠高速公路15公里。

(2)综合经济藁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冀中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8.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9亿元。

2006年开始,固定资产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规模加大,2007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2008年,达到16.18亿元。

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42.6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行列。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6.1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660元、17050元。

(3) 农业藁城市自然条件优越。

四季分明,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全淡。

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鸭梨及四季蔬菜,“河北粮仓”、“燕赵天府”之称。

藁城市自然备件和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综合实力居河北省前列。

1992年以来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5.5亿公斤左右,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商品小麦基地、秸秆养牛示范基地和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瘦肉型猪养殖基地。

1998年以来,藁城市按照搞好结构调整、抓好基地建设、兴办龙头企业、完善全程服务的总体思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建成了设施蔬菜区、果菜油区、粮牧综合发展区三个特色经济类型区,形成粮食、畜禽、蔬菜、果品四个龙型经济产业链条,建成设施蔬菜、瘦肉型猪、蛋鸡和奶牛养殖等十几个具有一定规模、起到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种养基地,新建、扩建、改建了乳品加工、腌制菜、肉食加工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