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法》题目
A.1994年7月1日B.1994年7月5日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正确答案】B
8.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 )。
A.《学徒健康与道德法》B.《劳资关系法》C.《疾病保险法》
D.《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正确答案】A
9.( )是法律赋予劳动者通过团结以改变个体弱者地位的自救手段。
C.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D.就业不一定使就业主体获得劳动报酬或收入
【正确答案】D
9.下列关于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始于16周岁
B.劳动者丧失了劳动行为能力也就丧失了劳动权利能力
C.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开始时间和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相同
A.由接受用人单位秘密的单位承担B.由用人单位自己承担
C.由甲承担D.由甲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正确答案】C
5.在我国集体合同的主体一般是( )。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B.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C.用人单位与单位的工会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工会
【正确答案】C
9.劳动合同的履行的原则包括( )。
A.合作履行原则B.自愿履行原则C.实际履行原则D.全面履行原则
【正确答案】A
3.下列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变更说法错误的是( )。
A.变更是指变更原劳动合同中有关权利义务的内容B.劳动者被公司调换工作岗位就属于劳动法律关系变更C.通常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D.可以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变更
【正确答案】D
4.《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属于( )。
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
A.5日;10日B.5日;15日C.7日;10日D.7日;5日
【正确答案】D
2.下列选项中,属于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的是( )。
A.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滑时,工资必须下浮的情况
【正确答案】B
5.我国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A.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就业机会B.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C.促进高端人才的就业D.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正确答案】C
6.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不包括( )。
A.平等就业权B.休息休假权C.罢工权D.结社权
【正确答案】C
7.我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是( )。
A.其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B.其必须具有劳动能力C.其就业必须是自愿
D.其就业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D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公布适用的最重要、最完备的劳动法令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B.《陕甘宁边区劳动保险条例》
C.《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D.《劳动法案大纲》
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传真方式D.电子邮件形式
【正确答案】B
2.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 )。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据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D.用人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劳动者承担次要责任
【正确答案】C
15.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明确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1至3年。这属于集体合同的( )效力。
A.《工会法》B.《世界人权宣言》C.《赤色工会组织法》D.《工会条例》
【正确答案】B
2.职工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 )集体合同的规定。
A.可以高于B.不得高于C.可以低于D.不得等于
【正确答案】A
3.甲违反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该经济损失( )。
【正确答案】A
15.集体协商的双方是指( )。
A.工会与用人单位B.雇员与用人单位C.雇员与工会D.法院与用人单位
【正确答案】A
16.在劳动者享有的各项劳动权利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劳动就业权B.获得劳动报酬权C.休息休假权D.结社权
【正确答案】A
17.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家组织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涉及的三方不包括( )。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有关劳动法渊源说法错误的是( )。
A.各国的立法所表现的形式基本相同B.劳动法的渊源也称为劳动法的形式
C.在有的国家判例法可以成为劳动法的渊源D.我国一直以来以成文法为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A
2.就业促进的目标是( )。
A.实现充分就业B.实现完全就业C.实现大部分就业D.完全消除失业
A.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B.平等就业的权利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D.结社权
【正确答案】D
10.下面有关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同工同酬B.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C.劳动者在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工资
D.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正确答案】C
11.以下是劳动者基本劳动义务的是( )。
A.不断提高劳动技能B.接受职业培训C.平等就业D.获取劳动报酬
【正确答案】A
12.下面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中,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的是( )。
A.《工会条例》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争议处理法》
D.《工会组织条例》
【正确答案】B
13.下列不属于就业的权利主体应满足的条件的是( )。
D.《劳动法案大纲》
【正确答案】B
20.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B.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C.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D.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正确答案】A
1.如下不属于劳动就业具有的特征的是( )。
A.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B.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D.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
【正确答案】C
12.以下关于劳动关系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B.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C.承揽关系中的制作人和定作人的关系也具有劳动关系的特点
D.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A.申请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协调B.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正确答案】B
19.劳动合同期限为6个月,此时约定试用期不得超过( )
A.2个月B.3个月C.1个月D.不得约定试用期
【正确答案】C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中规定,人人有为维护其权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正确答案】C
1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属于( )。
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C
15.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通过于( )。
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61年
【正确答案】C
16.下列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
A.劳动法律事实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17.下列关于集体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B.集体合同的期限一般是1至5年
C.如果集体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期限,一般应认为有效期限是1年
D.集体合同终止的条件是集体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正确答案】B
18.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
A.5年以上B.10年以上C.15年以上D.20年以上
【正确答案】B
11.工会最终获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以( )为标志。
A.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B.1871年英国颁布的《工会法》C.1966年联合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公约》
D.1949年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A.劳动代表B.雇主代表C.政府代表D.工会代表
【正确答案】D
18.下列劳动法律事实中,不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有( )。
A.劳动者触犯刑法被监禁的B.劳动者因工负伤的C.劳动者死亡的
D.劳动合同届满的
【正确答案】B
19.下列不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进行的劳动立法是( )。
A.《八小时工作制案》B.《工人运动决议案》C.《劳动立法原则》
A.2B.3C.5D.6
【正确答案】D
3.劳务派遣协议的当事人是指( )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B.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
C.用工单位与劳动者D.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
【正确答案】B
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 )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A.对人B.时间C.空间D.地域
【正确答案】B
1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
A.7日B.10日C.15日D.30日
【正确答案】C
1.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后应该在( )以内,由企业将工资集体的协议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保障部门在收到协议后( )之内,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的资格,工资集体协议条款内容和签订的程序来进行审查。
【正确答案】B
12.用人单位一方应该在签字后的( )内,将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正确答案】A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者可以即时辞职的情况是( )。
A.在试用期内的B.用人单位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C.用人单位不给涨工资的D.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
A.《工伤保险条例》B.《就业促进法》C.《残疾人就业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