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结构防水设计理念 (1)三.本车站现状及渗透形式 (1)3.1 车站现状 (1)3.2 漏点形式 (2)四.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2)五、缺陷处理技术方案 (3)5.1 渗水处理 (3)5.1.1 结构堵漏施工方法 (4)5.1.1.1 渗漏部位确定 (4)5.1.1.2 处理方法 (4)5.1.1.3 止水针头注浆处理方法 (5)5.1.2 堵漏处理注浆设备及材料选型 (6)5.1.2.1 963-A型高压灌注机机械特点: (6)5.1.2.2 性能指标: (7)5.1.2.3 963-2疏水性灌浆堵漏剂材料性质及其特点 (7)5.2 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8)5.2.1 外观质量缺陷的种类 (8)5.2.2 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缺陷的检查和判定 (8)5.2.3 施工程序 (9)5.2.4 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缺陷的处理原则 (11)5.2.5 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类别 (11)5.2.6 缺陷修补方法 (12)5.2.6.1 气泡修补 (12)5.2.6.2 蜂窝、麻面的修补 (13)5.2.6.3 挂帘、错台、表面平整度超标的缺陷处理 (13)5.2.6.4 钢筋头外露的缺陷处理 (14)5.2.6.5 冷缝的缺陷处理 (14)5.2.6.6 表面起皮和砂石外露的缺陷处理 (15)5.3 裂缝处理 (15)5.3.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5)5.3.2 结构裂缝处理措施 (16)六、验收标准 (17)6.1 一般要求 (17)6.2 验收 (18)七、现场管理 (18)7.1 现场组织结构图 (18)7.2 技术管理 (18)八、缺陷修补质量控制 (18)九、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20)混凝土外观质量修补及堵漏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本施工处理方案根据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一般会出现的情况进行编制;2、本施工方案中施工技术处理措施,主要引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有关砼缺陷修整的要求进行编制;3、其它相关的质量、安全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
二.结构防水设计理念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和施工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在于顶板、底板及边墙的防水效果,以结构自防水为重点,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
奥体中心站采用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的结构,地下一层为架空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
车站主体长度216.95m,标准段宽21.80m(加宽段22.40m),总高19.49m。
1、顶板:采用2.5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底板:采用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侧墙: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
4、水平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5、环向施工缝:采用顿新钢板止水带+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6、变形缝:中孔型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三.本车站现状及渗透形式3.1 车站现状目前,由我部施工的奥体中心站已封顶,为确保主体结构按要求达到验收标准,我标段对已完工的主体结构进行了自检自查,通过自查发现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21轴立柱有麻面现象;;(2)盾构井侧墙存在麻面现象;(3)标准段侧墙部分部位存在麻面现象;(4)20轴+3m处施工缝底板渗水;(5)14轴+3.6m处施工缝底板、侧墙渗水;(6)8轴+6.12m处施工缝底板、侧墙渗水;(7)6轴+3m处施工缝底板渗水。
3.2 漏点形式根据详细勘察,目前的结构渗漏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点渗,多出现在底板。
侧墙有蜂窝麻面、结构预埋件的位置有湿班;2、面渗,多出现在侧墙施工缝部位,有蜂窝、麻面的部位,有明显湿班。
四.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1)蜂窝由于模板孔洞为封堵,垂直模板与下部混凝土、模板板块间存在缝隙,浇筑不当,骨料分离,漏振等原因造成。
2)麻面由于模板表面砂浆未清理干净,提前过早拆模模板沾浆等原因造成。
3)错台由于模板安装定位不准确,模板支撑加固不稳模板跑模,已浇混凝土不平整未处理造成模板不能紧贴等原因。
3)挂帘由于垂直模板与下部混凝土存在缝隙造成的跑浆。
5)露筋由于骨料架空,混凝土表面不密实。
6)表面气泡由于浇筑振捣时排气不畅,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的气泡。
7)色差由于模板刷过多的废柴油,新模板油漆粘在混凝土上;缺陷修补物配合比不当,造成修补部位表面色度与正常混凝土形成较大的色差。
8)污渍由于割除钢筋头时采用了不正确的电焊和气焊切割方法,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碳化污渍;钢筋锈蚀在混凝土面上产生的斑痕;钙质析出物。
9)表面凹凸不平由于模板不平整或变形;浇筑收面控制设计轮廓线不准,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凹凸度超过允许值,在视觉上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10)建筑物轮廓线误差由于施工测量放线不准或模板变形导致混凝土建筑物轮廓线产生超出允许的误差。
11)冷缝由于浇筑控制不当混凝土产生初凝造成的混凝土冷缝12)表面附着物未清除的钢筋头、砂浆块、未拆净的模板、未回填的孔洞等。
13)渗水(1)结构自防水存在缺陷一方面,地铁施工采用的混凝土都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
受外界温度、湿度等差异与混凝土自身产生的热量的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将发生收缩变形,继而产生裂缝,当裂缝扩大到一定程度,将会发生渗漏水。
另一方面,车站内衬墙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到先期围护结构墙体的约束,这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裂纹走向及宽度,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先后顺序的不同,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导致结构自防水出现缺陷。
(2)外包防水存在缺陷我部施工的地铁车站防水设计为全包式防水,底板、侧墙采用自粘式防水卷材,顶板采用防水涂料或膨润土防水毯,但由于卷材的搭接、粘贴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渗水通道,从而使结构产生渗漏水。
(3)施工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振捣不密实,或振捣不到位,造成车站内部混凝土表面渗漏水或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五、缺陷处理技术方案5.1 渗水处理地下铁道在城市内运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且内部防排水设施与山岭隧道不同,因此地铁渗漏治理原则有较大的不同,针对兰州地下水丰富的特点,渗漏治理以“先大后小,先高后低。
分区(类)治理,刚柔结合,彻底治理”为原则。
具体位置堵漏原则:1、普通点、线渗漏点,注浆范围裂缝发展位置。
2、施工缝。
变形缝位置,在该位置不管是点渗漏或线渗漏,都采用沿施工缝、变形缝环向堵漏。
5.1.1 结构堵漏施工方法5.1.1.1 渗漏部位确定一般采用干抹布拭干面,稍等片刻即可直观地观察到渗水点。
如果湿面不易看出,可采用喷灯烘干后观察。
面渗及施工缝、裂缝、变形缝渗漏的渗水虽然需全面处理,但是仍需通过上述办法了解渗漏情况,如渗漏速度、渗水量、渗水点分布、渗水压力等。
本工程采用单组份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进行注浆。
5.1.1.2 处理方法1 点渗漏:点渗漏的现象可分为点或长度小于10cm的裂缝。
1)工艺流程:钻孔止水针头注浆基面恢复。
2)施工工艺及要求:a)预设注浆孔:寻找裂缝,首先应对裂缝进行分析并按裂缝宽度,长度的不用分别取芯以确定裂缝深度的发展规律。
对于裂缝表面潮湿的地方先清扫积水,便面不易干燥的地方,可以用喷灯烘干,裂缝位置确定后用色笔或粉笔沿裂缝做好记号。
b)钻孔:按混凝土结构厚度,距离裂缝约50~150mm沿裂缝方向两侧交叉钻孔。
孔径采用14mm钻头,孔与裂缝断面应成45°~70°交叉。
c)止水针头:用工具埋设并紧固,保证针头的橡胶部分及孔壁在未使用前干燥,否则在紧固时容易引起打滑。
d)灌注浆液:应从结构立面由上往下灌注,当浆液从裂缝中冒出应立即停止,依次向前,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浆液以灌满相邻针头位置,可以跳开不注。
如一个针头时间注浆较长浆液未能从裂缝内冒出,应停止灌注,应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灌注。
如仍未灌满应检查钻孔是否与埋管线交叉,底板是否有孔洞等情况。
为使裂缝完全灌满浆液应在浆液凝固前多次灌注直到灌满为止。
e)孔口与注浆管采用环氧砂浆固定,两侧裂缝也同样采用环氧砂浆封堵。
2 面渗漏:面渗由点渗密集而成,首道工序可按点渗处理。
如果效果不佳采用如下方法:a)点渗漏较集中且大于50cm的区域,在渗水面内凿深3cm,清洗后涂刷环氧砂浆,使基面干燥并涂刷单组份聚氨酯涂料,最后用环氧砂浆封闭。
b)面渗面积大于50cm*50cm,深凿基面5cm,清刷暴漏钢筋,环向稍加深2cm,以利止水。
c)涂刷单组份聚氨酯涂料1mm,涂刷前基面需风干,单组份聚氨酯的涂刷以预留出2cm做砂浆结合部分。
d)环氧砂浆封闭。
5.1.1.3 止水针头注浆处理方法1)结构体龟裂漏水(1)于裂缝最低处左或右5-10cm处倾斜45°钻孔至结构体厚度一半深,循序由低处往高处钻,孔距为20-30cm为宜,钻至最高处后,再一次埋设止水针头并加以旋紧固定,由于一般结构体龟裂形状不规则,故需特别注意钻孔时需与破裂面交叉,灌浆才会有效果。
(2)以疏水性堵漏剂高压灌浆使浆液从结构体表面渗出为止,待材料完全固化后即可除去止水针头,再以专用的防水砂浆封堵针孔恢复其原貌。
2)施工缝漏水(1)于施工裂缝最低处左或右5-10 cm处倾斜45°钻孔至结构体厚度一半深,循序由低处往高处钻,孔距为20-30cm为宜,钻至最高处后,再一次埋设止水针头并加以旋紧固定。
(2)以亲水性或疏水性堵漏剂高压灌浆使浆液从结构体表面渗出为止,待材料完全固化以后即可除去止水针头,再以遇水膨胀密封胶或防水胶带对缝隙进行接缝处理。
3)结构体蜂窝漏水(1)在蜂巢范围处,每隔25-30cm钻一孔,深度为结构体一般厚度1/2为宜,再埋设止水针头并加以旋紧固定。
(2)以亲水性或疏水性堵漏剂高压灌浆使浆液从结构体表面渗出为止,待材料完全固化以后即可除去止水针头再以专用的防水砂浆封堵针孔,以恢复其原貌。
4)底板漏水(1)于裂缝的左或右5-10cm处倾斜45°钻孔至水泥基层的一半深以上,超出40cm厚度以上的结构体,以10-40cm的钻孔深度为标准。
由于底板的结构特殊性,所以钻孔深度必须去除找平层的厚度。
(2)钻孔完成后一次性埋设止水针头并加以旋紧固定,以亲水性或疏水性堵漏剂高压灌浆至结构体表面渗出为止,待材料完全固化后即可敲除止水针头,再以专用防水砂浆封填针孔,以恢复其原貌。
5)针孔状漏水或慢渗水(冒汗)(1)结构体出现满渗水或墙壁上挂满水珠的状况,应先排水结构环境不通风为引起的水蒸气结露现象,这时应增设大流量排风机对整体环境进行2-3天的换气通风。
如果上述的状况无法得到改善,就可判定是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出现针孔漏水或慢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