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系统层 系统层 组织形态:
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基于团队的组织(Team-based Organization) 适应性组织(Adaptive organization) 快速循环组织(Fast-cycle organization)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水 平 性 或 者 基 于 过 程 的 组 织 ( Horizontal or Process-based organization) 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传统的“推动” 传统的“推动”生产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式,可以定义为一种“推动” 传统的生产方式,可以定义为一种“推动”的方 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 式。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对于最终产品的生 产进行分解, 产进行分解,将相应的生产任务和提前期传达给 各个生产部门, 各个生产部门,最后细化为每个零件的投入产出 计划和相应的订购计划。 计划和相应的订购计划。
2. 尊重员工 JIT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改进”的思想,需要集思广益, 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改进”的思想,需要集思广益, 提倡的是一种 需要员工的百分百参与,主动发现问题, 需要员工的百分百参与,主动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改 进措施。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7种可被消除的主要类型的浪费 浪 费 后 果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新理念 新理念 现代工业工程师的新任务 集成系统的设计者及管理者 ; 长期计划的制定者 ; 多元化经营的构想者 ; 多专长人力资源管理的促成者 ; 高阶层决策的顾问;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JIT诞生的历史背景 JIT诞生的历史背景
JIT诞生于丰田公司,并在20世纪 年代,由丰田汽 诞生于丰田公司,并在 世纪70年代, 诞生于丰田公司 世纪 年代 车公司的大野耐一借此将丰田的交货期和产品质量 提高到了全球领先的地位,这充分展示了JIT的力量, 的力量, 提高到了全球领先的地位,这充分展示了 的力量 也引发了后继对JIT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研究和探讨。 也引发了后继对 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研究和探讨
库存水平高将掩盖很多管理问题 库存是“ 库存是“万 恶之源” 恶之源”
废料 决策 迟缓 在制品 堆积 检查 延迟
库存
供应商 过失 改变 工程设 顺序 计重复 订单处 理延迟
文件 延迟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JIT方式提出了“拉动”式的生产方式 方式提出了“拉动” 方式提出了
“一个流”模式的定义: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合理配置,使产 一个流”模式的定义: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合理配置, 一个流 品在生产时,每个工序最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成品, 品在生产时,每个工序最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成品,从生产开始到完成之 没有在制品放置场地和入箱包装的作业。 前,没有在制品放置场地和入箱包装的作业。 设备和人员配置:为避免大量的在制品库存,JIT采用了垂直布置, 设备和人员配置:为避免大量的在制品库存,JIT采用了垂直布置,同时一 采用了垂直布置 般在布置时考虑具体前后工序,最大范围地减少中间搬运。 般在布置时考虑具体前后工序,最大范围地减少中间搬运。 JIT需要借助平衡生产节拍,来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适应 JIT需要借助平衡生产节拍 来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适应,同时 需要借助平衡生产节拍 来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适应, 不产生生产线某个环节不符合节拍,过快或慢等现象, 不产生生产线某个环节不符合节拍,过快或慢等现象,避免产生产品积压 或者生产线停顿等。 或者生产线停顿等。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新理念 新理念 静态到动态; 时不变到时变; 线性到非线性; 局部到整体; 单一到多元; 现实到虚拟; 内部到外部; 专能到多能;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新理念 新理念 IE的“I”新诠释:技术; Information:应用信息系统; Intelligence :发挥高度的智能; Interaction :发挥协调沟通与团队精神; Idea :具有创新思维; International:具有国际化的心胸及视野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保证拉动生产模式运运作两种手段:生产同步化和生产均衡化 保证拉动生产模式运运作两种手段:
生产同步化
生产同步化是保证生产各个工序和部门间的速度协调, 生产同步化是保证生产各个工序和部门间的速度协调, 是保证生产各个工序和部门间的速度协调 以保证减小在制品库存。核心思想是采用“一个流” 以保证减小在制品库存。核心思想是采用“一个流”模 式的方式, 式的方式,而具体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设备和人员的重新 配备、后工序领取以及确定生产节拍等。 配备、后工序领取以及确定生产节拍等。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系统层 系统层
企业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 TQM) 产品开发管理:并行工程(Current Engineering, 简称CE) 企 业 流 程 管 理 : 业 务 流 程 再 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PR); 企业资源与生产管理: JIT 、ERP、CRM、SCM; 企业形态 精益企业(Lean Enterprise) 扩展企业(Extend Enterprise) 分型公司(Fractal Company)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 数字工厂(Digital Factory) 光速企业(Company at Light Speed) 企业动态联盟(Enterprise Dynamic Alliance)
现代工业工程创新体系-系统技术与方法 系统技术与方法
先进在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MS) 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 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计 算 机 集 成 制 造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简称CIMS)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全能制造系统(Holonic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HMS) 网络化制造(Dispers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单元制造系统(Cell Manufacturing) 生物制造(Bionic manufacturing) 多代理制造(Multi-agent manufacturing) 分形制造系统(Fractal Manufacturing System) 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面积、运输、 面积、运输、资金和利息支出 的浪费 资金积压、在制品的管理和维 资金积压、 护; 不产生附加值; 不产生附加值; 劳力的浪费、 劳力的浪费、劳动组织不合理
纯作业、无附加值但必须的作业、 纯作业、无附加值但必须的作业、 无效劳动; 无效劳动;
(1)过剩生产的浪费; (1)过剩生产的浪费; 过剩生产的浪费 (2)库存的浪费; (2)库存的浪费; 库存的浪费 (3)运输的浪费; (3)运输的浪费; 运输的浪费 (4)等待时间的浪费 (4)等待时间的浪费 (5)工序的浪费; (5)工序的浪费; 工序的浪费 (6)动作的浪费; (6)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 (7)产品缺陷的浪费 (7)产品缺陷的浪费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推动”生产方式的缺陷 推动” 推动
首先,推动式生产方式不能满足“适时”生产的需要; 首先,推动式生产方式不能满足“适时”生产的需要; 其次, 其次,由于推动式生产方式的复杂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 必须保有相当水平的安全库存。 素,必须保有相当水平的安全库存。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JIT
JIT2个基本原则 JIT2个基本原则
1. 消除浪费
付出劳动而没有创造出附加价值, 付出劳动而没有创造出附加价值,或 者不能适时收到劳动成果, 者不能适时收到劳动成果,甚至不仅 不创造附加价值, 不创造附加价值,反而把已创造的价 值损坏掉, 值损坏掉,这就是精益生产所指的无 效劳动和浪费。 效劳动和浪费。 丰田公司的藤尾长将浪费定 义为: 义为:除对生产不可缺少的 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材料、 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材料、 零部件和工人(工作时间) 零部件和工人(工作时间) 外的任何东西。 外的任何东西。
所谓“拉动”方式:就是指一切从市场出发,根据市场 所谓“拉动”方式:就是指一切从市场出发, 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 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 每个生产部门、工序都根据后向部门以及工序的需求来 每个生产部门、 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 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 在“拉动”方式中,计划部门只制定最终产品计划,其 拉动”方式中,计划部门只制定最终产品计划, 他部门和工序的生产是按照后向部门和工序的生产指令来 进行的。 进行的。
第三部分 现代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
内容提要 Contents
现代工业工程新思维 工业工程与新的生产模式 现代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JTU
现代工业工程新思维
现代工业工程的所处的环境变化 现代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体系 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思维
生产方式 产品策略 单(少)品种大批 量 价格低廉; 实用耐久; 职能分工; 生产规模; 标准产品; 多层次递解控制结 构; 固定组织 多品种小批量、大 规模定制 满足个性化需求;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柔性制造; 快速产品创新; 并行工作方式; 扁平组织结构; 自组织、自主管理 动态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