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PPT课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PPT课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定义
• 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
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早 产儿,临床特点为在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 性气促、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发绀、 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病理以肺泡壁及细 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性透明膜和肺不张 为特征,故又名肺透明膜病
临床特点
• ⒈出生时或生后不久(4~6小时内)出现呼
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 ⒉鼻翼扇动、紫绀、呼吸暂停甚至衰竭。 ⒊呼气时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
护理问题
• ⒈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缺乏表面活性物质
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有关。 ⒉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缺乏表面活性物质 导致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⒊营养失调 与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 有关。
护理目标
• ⒈维持自主呼吸。
⒉保证正常的气体交换。 ⒊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 ⒈根据患儿情况置于适中温度的保暖箱或
远红外线辐射床中,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 暖,使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
护理措施
• ⒉及时清楚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供氧 方法,调节氧流量使PaO2维持在 6.7~9.3kPa(50~70)㎜Hg),避免长期 高浓度吸氧预防氧中毒、对眼及肺的损害, 根据病情按医嘱选用头罩给养、鼻塞持续 气道正压给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
咽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液。重症患 儿遵医嘱禁食补液,以免呛奶造成窒息。
护理措施
• ⒍健康指导 满月后复查眼底、听力,加强
营养,预防感染,按时预防接种。
护理措施
• ⒊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儿,特别注
意做好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 并发肺部感染。遵医嘱气管内滴入肺泡表 面活性物质。用药后4~6小时禁止气道内吸 引。
护理措施
• 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
体温,神志,精神状态等情况观察呼吸困 难及发绀程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烦躁 不安、呼吸节律不规则等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有效措施,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病因
• 本病因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ps)所
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组成,在胎龄 20~24周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 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 小于 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 酸中毒、低温 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 孕妇的胎儿 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 因其缺 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 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 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 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
发病机制
• 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壁与肺泡内气体交界处的表面张
力,使肺泡张开,其半衰期短而需要不断补充。表面活性 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按照公式p(肺泡回缩 率)=2T(表面张力)/r(肺泡半径),呼气时半径最小 的肺泡先萎陷,于是发生进行性肺不张、导致临床上呼吸 困难和青紫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其过程如下: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不足→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半径最小肺泡先萎陷 →进行性肺不张→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 压力增高→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持续胎 儿循环)→肺灌流量下降→肺组织缺氧更重→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沉着→透明膜形成→缺氧、酸中毒更 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