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政策法规第五章

教育政策法规第五章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四、招生考试中舞弊作弊的法律责任
1、第七十七条:招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2、第七十九条: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
(1)行为分析 (2)法律责任主体 (3)执法机关及处理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五、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
影响的法律责任
四、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
标准和赔偿依据


1、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
学生伤害事故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 害事故 (2)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 (3)必须是人身损害事故

2、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标准 3、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 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
1、有损害事实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 基本内容与实施
三、《办法》规定的基本内容



1、关于学校责任范围的界定 2、关于适用的范围 3、关于学校责任的性质 4、关于伤害事故的类型 5、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 6、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原则与经费的来源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 基本内容与实施
案例分析

班主任苏老师以所带班级一名16岁女生与同 班一名男生关系密切为由,在课堂、教研室和学 生家长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并当众翻这名女 生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供老师检查,还将部分 日记和信件的部分内容在班上公布,在不同场合 对这名女生进行辱骂。在长期压力下,这名女生 于2010年6月4日离家出走,6月8日被家长从外地 找回,但因此患上忧郁症。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 基本内容与实施
二、《办法》适用的几个问题

1、《办法》的制定是实践的需要,旨在为学校预 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提供法制框架和制度保障 2、制定《办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树立安 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基本的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 规定,平等地保护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3、关于《办法》的法律效力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 运用
二、使用威胁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
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
(1)行为分析 (2)法律责任主体 (3)执法机关及处理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三、违法办学、招生、颁发学业学位证书
及向学生收费的法律责任
1、第七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举办学校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 2、第七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招收学员的 3、第八十条:违法颁发学业、学位证书的 4、第七十八条:学校违法向学生收费的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此案中,班主任苏老师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 任? (2)你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怎样正确处理这一类问 题?



3、学校接受监护委托时,要承担监护职责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 基本内容与实施
一、《办法》颁布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地说,《办法》颁布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根本在于指导和帮助教育行 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2、《办法》对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出来法律上的明确 回答 3、《办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教育立法在处理学生伤害 事故专项法规上的空白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五、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
1、制裁
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有以下四种:
(1)对人身的制裁(人身罚) (2)限制行为能力(能力罚) (3)剥夺财产(财产罚) (4)申诫罚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2、补救

补救是责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停止继续违反 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方式的作为来 弥补造成的损害。补救的手段主要包括:
六、教师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 七、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
八、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
九、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与表现
1、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 身伤害事故。
2、常见学生伤害事故的表现
第四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
三、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涉及的有关法律问


1、监护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是两种法律制度


2、监护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的区别
(1)主体和对象不同 (2)产生的根据不同 (3)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 (4)职责的产生方式不同 (5)内容不同 (6)手段不同 (7)责任不同
(1)财产上的补救 (2)精神补救 (3)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3、强制


强制是指迫使违法者履行原有的教育法定义务或新追 加的作为惩戒的义务。
制裁与强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强制的实质在于强制违反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 义务,而制裁的实质则是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 (2)强制一般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而不是 对违法者的问题作出处理或结论;而制裁则是在案件查清 之后,对违法者作出的惩罚。
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第四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 内容与实施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1、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一、扰乱教育秩序,破坏、侵占学校财产
的法律责任

1、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 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的 2、第七十二条: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 (1)行为分析 (2)法律责任主体 (3)执法机关及处理
第三节 常见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责 任

一、有关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 二、有关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 任

三、有关学校与校长的法律责任
四、有关教师的法律责任 五、有关学生的法律责任 六、有关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七、其他负有遵守教育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四、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法律制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主 体,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它是法律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 根据责任主体应负法律责任的性质,同时从我国的实 际出发,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刑事制裁 (2)民事制裁 (3)行政制裁
案例分析

16岁的女中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受到侵犯为由,将班主 任和学校告上法庭,并最终赢了官司。当地人民法院经审 理后认定:孙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有翻看书包、 日记等歧视性行为,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孙老师的行 为和学生离家出走、精神抑郁有因果关系,并造成一定的 损害后果。因此,法院一审判决,孙老师和学校向这名学 生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3000余元,精神抚慰金500元。
(1)运动伤害 (2)课余伤害 (3)校外活动事故

第四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
二、学生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1、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2、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 3、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 4、体罚或变相体罚 5、安全保护措施不力 6、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 7、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

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体系主体因实 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2、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
(1)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 (2)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3)由违法的教育法律体系主体所承担 (4)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