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怀疑与学问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全面正确认识“怀疑”精神。
四、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分论点又是什么?
找段落中心句。
连句成段。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可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其实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用,承上启下。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
事实论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假设,不能作为论据)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层进式
五、拓展练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据?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与课文相比有何不同?从论点提出方式、结构、内容等方面回答。
六、阅读视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七、妙笔生花
以“学而不思则罔”为话题,提炼一个与之相关的小论点,对其进行论证。
要求:a、论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B、选择适当论据进行论证。
C、字数一二百字左右。
八、作业
必做:将本课的小作文整理到小作文本上。
选做:1、搜集因具有怀疑精神而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很多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疑问呢?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来吧!
附:(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
一、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D、没有事实根据的。
()
2、给划线字注音。
程颐譬如颛顼帝喾塾师停滞
二、议论文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 、____ 。
2、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3、论点要______、_____ ,_________。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_____ 。
5、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探究
1、划出《怀疑与学问》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并试着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四、拓展练习
1、划出《学贵有疑》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并试着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五、阅读视野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
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
确有一定的道理。
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
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
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
曹操就是一个。
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
以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
当然对某些人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
但这就另当别论。
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2、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写作训练
以“学而不思则罔”为话题,提炼一个与之相关的小论点,对其进行论证。
要求:a、论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B、选择适当论据进行论证。
C、字数一二百字左右。
七、作业
必做:将小作文修改后抄写在小作文本上。
选做(读书笔记):
1、搜集因具有怀疑精神而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很多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疑问呢?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