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定置管理规定
1. 1.1.
1.2.
1.3.
2. 2.1.
2.1.1.
2.1.2.
2.1.
3.
2.1.4.
2.2.
2.2.1. 总则
制定目的
规范仓库规划管理,使之合理、高效、安全,并有章可循。
适用范围有关仓库设置、区域划分、物料定位、存储方式、物料标示等方面之作业,悉依本规定处理。
权责单位
1) 资材部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规定
仓库设置
仓库类别
本公司仓库分设原料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及物品仓库四类。
1) 原料仓库储存从外部购买之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使用之各种原材料、零配件等物料,如塑料
米、纸箱、塑料胶袋等。
2) 半成品仓库储存内部作业过程中之各类半成品、零组件等物料,同时也储存委外加工之半
成品、零组件等物料,如塑胶制品、电镀品、涂装品等。
3) 成品仓库储存已经全部加工完成等待出货之成品。
4) 物品仓库储存各种非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使用之辅助物品,如工具、劳保用品、办公用品、
擦剂等等。
仓储面积分配
根据下述原则对各类仓库的面积进行分配,仓库面积应尽量减少。
1) 物料的基准存量及容量所需的面积。
2) 物料卸储的便捷性。
3) 物料堆叠的难易度。
4) 为搬运工具、人员预留之通道大小。
仓库位置确定
仓库位置的确定依据下列原则进行:
1) 方便物料进、出作业。
2) 确保物流的顺畅,减少搬运之浪费。
3) 确保物料安全性,如远离明火、高温区等。
4) 同类仓库尽量集中,方便管理,如成品仓库只设置一个。
5) 同类仓库确需设立两个或多个仓库以符合( 1)至( 3)项原则时,应分设。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应考虑的事项:
1) 仓库结构,如支柱、楼梯、走道、办公场所等。
2) 仓储设施,如货架、储柜、空调间等。
3) 配套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照明等。
料位设定仓库区域划分仓库区域划分遵循之原则有:
1) 依物料的不同类别划分区域,如五金类、塑胶类、电子类、包装类等等。
2) 用代号区分不同的区域,女口A区代表五金,B代表塑胶等等。
3) 依各物料基准存量容量为各区域划分面积。
4) 以方便物料进、出仓库之原则划分区域。
5) 将划定区域之仓库定置图绘出,悬挂于仓库醒目位置。
2.2.2. 物料定位
同区内各物料之定位依据下述原则:
1) 以基准存量和容量预留空间。
2) 进出频繁的物料,应考虑其装卸之便捷性。
3) 符合先进先出的存放方式。
4) 将各区的位置按货架或储柜等编号,如A01代表A区第1个货架,B12代表B
区第12个货架。
5) 物料存放之货架号码填于账册之“存放地点”栏或“备注”栏,以方便了解物料储位,遵循
先进先出的原则。
2.3. 存储标示
2.3.1. 存储方式
物料存储方式应依据下列原则:
1) 尽量利用空间。
2) 存量高者尽量使用货架,存量低者尽量使用储柜。
3) 耐压性差的物料应注意承重及堆高层数。
4) 易燃易爆物品应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妥善存储。
5) 尽量采用标准包装方式,如桶装、盒装、柜装、箱装等等。
6) 依搬运工具设定堆叠方式,如搬运工具使用堆高机、人力叉车、手推车,应分别设定不同之
堆叠方式。
2.3.2. 物料标示
物料标示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建立物料卡。
2) 明确标示物料之品名、编号、规格、数量、入厂日期。
3) 物料进、出之后,其标示之数量、日期等内容应及时变更。
4) 应保证不同批次的物料具有可追溯性。
5) 应用颜色管理区分不同性质之物料,如绿色区代表合格品区,黄色区代表待检暂存品区,红
色区代表退货品区等等。
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
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
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
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
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
现实的标尺。
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
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
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
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
制度”。
是在通过其执行力对人们的行为
起到规范作用的时候才成为制度的,使其从纸面、文字或是人们的语言中升腾出来,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身边不停发生作用的无形锁链,约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和尺度。
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须有其执行力,只不过差别在于正式制度的执行力由国家、法庭、军
队等来保障,而非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则是由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来保障的。
在笔者看来,认清制度所具有的执行力是剖析制度本质的首要条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