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节《物理课程标准》背景课程及课程目标一、《物理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一〉培养目标的调整1、纵观我国初中物理大纲发展历程,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逐渐向强调知识应用、突出能力培养、关注非智力因素等方向发展。

2、受传统观念束缚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忽视其他的培养目标。

3、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物理知识,会做一些物理实验,能解一些物理习题,知识是学不完的,实验也是做不完的,题目更是解不完的。

4、基础物理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5、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6、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控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1、传统的培养目标过多地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导致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

2、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3、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必须重视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既与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又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关,科学内容的改革应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评价的改革1、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在教学中具有鉴定、选拔等作用,而且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

2、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3、评价过程更加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体现出尊重与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

二、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一〉课程基本概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①初中阶段的物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

②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物理课程目标1、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①观察能力、②提出问题、③信息收集、④处理能力,⑤分析概括能力,⑥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①学生掌握物质,②运动与相互作用,③能量等物理知识的要求;④渗透STS观念的要求;⑤物理技能方面的要求;①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求知欲、②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

③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④科学态度⑤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⑥STS观念的渗透。

⑦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侧重于具体的操作。

其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科学探究解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提出问题〈一〉能从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问题包括:1、发现相关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2、某物理现象区别于其他物理现象的特点。

3、在其他场合下和以往事件中没有出现过的物理现象等。

〈二〉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1、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另一个环节。

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

2、直接问题化的表达方式是比较低层次。

3、要把发现的现象演变为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对现象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

〈三〉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1、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2、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

3、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解决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

4、学生要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猜想与假设〈一〉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它不是胡猜乱想,需要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

〈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推测和假设的根据探究者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

推测和假设的结论必须是可检验的,检验可能有两种结果:①支持假设(即证实),②否定假设(即证伪)〈三〉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着预定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一〉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二〉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三〉尝试考虑影响的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四〉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二〉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三〉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四〉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五〉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六〉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七〉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五、分析与论证〈一〉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二〉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三〉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四〉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五〉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六、评估〈一〉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二〉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三〉能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能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四〉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五〉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六〉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七、交流合作〈一〉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二〉有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意识;〈三〉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尊重他人;〈四〉有团队精神;〈五〉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第二节“物质”解读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一〉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三〉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四〉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六〉能用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产意识。

二、物质的属性〈一〉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二〉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四〉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二〉了解原子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三〉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史,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

〈四〉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一〉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二〉初步了了解超导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三〉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四〉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第四节“运动和相互作用”解读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一〉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二〉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三〉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机械运动和力〈一〉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二〉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四〉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五〉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六〉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七〉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八〉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声和光〈一〉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澡声的途径。

〈二〉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四〉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五〉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四、电和磁〈一〉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二〉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三〉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四〉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五〉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能量”解读一、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一〉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三〉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四〉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机械能〈一〉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二〉知道机械功的要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三〉理解机械效率。

〈四〉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内能〈一〉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四〉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五〉了解热量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