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二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二答案

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二)答案※31、国(1)名词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诸侯国)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国都,京城)③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国事)④孟尝君就国.于薛。

(《战国策》)(封地)(2)复合词①国器a.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

(《晋世家》)(指具有治国才能的人)b.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于国器..。

(《抱朴子•外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②国殇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代出自蓟北门行》)(指为国牺牲的人)③国士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淮阴侯列传》)(国中才干杰出的人)④国祚a.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

(《后汉书》)(帝王之位)b.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箴铭赞》)(国家的命运)※32、过(1)动词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走过,经过)②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拜访,探望)③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过时)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犯错)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责备)⑥裘马过.世家焉。

(《促织》)(胜过,超过)(2)名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过失,过错)(3)副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过分,过于)※33、何(1)代词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什么)②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哪里,什么地方)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2)动词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呵问,盘问)(3)副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多么)(4)助词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孔雀东南飞》)(何等)(5)复合词①何如(如何);何若(若何)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怎么样,怎么办)②如……何;若……何;奈……何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对/把……怎么样,把……怎么办)③何乃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怎么能)④何其何其..无大体也。

(《汉书》)(多么)※34、恨(1)名词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怨恨)②不知戒,后必有恨.。

(《荀子》)(悔恨)(2)动词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遗憾)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怨恨)(3)复合词:恨恨生人做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惆怅,悲伤)※35、胡(1)名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2)代词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为什么,怎么)※36、患(1)名词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忧患,祸害)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忌讳,顾忌)③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后汉书》)(毛病,弊病)(2)动词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担忧,忧虑)②广陵太守陈登忽患.匈中烦懑。

(《后汉书》)(生病)※37、或(1)代词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2)副词①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许,或许)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有时)(3)连词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如果,假如)※38、疾(1)名词①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缺点,毛病)②寡人无疾.。

(《扁鹊见蔡桓公》)(病,指常病,轻病)(2)形容词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急速,快捷)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强,猛烈)(3)动词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忧,患)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痛心)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痛恨)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通“嫉”,妒忌)⑤宋穆公疾.。

(《左传》)(生病)※39、及(1)动词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追赶上)②及.里城,亦然。

()李愬雪夜入蔡州》)(到达)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原君》)(涉及)④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接近,濒临)⑤卒不去,故及.于难。

(《谭嗣同传》)(遭受)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得上)(2)连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表并列,和,与)(3)介词①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和,同,跟)②及.陷于罪,然而从而刑之。

(《齐桓晋文之事》)(等到……的时候)※40、即(1)动词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靠近)②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苏武传》)(登上帝位)(2)副词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表时间的相连,意为立即、就、就要)(3)介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表时间、地点,意为当、就在)(4)连词①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表假设,意为如果、假设)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表让步,意为即使、纵使、就算是)(5)复合词①即吉世祖之崩,曾不数旬,释然即吉..。

(《理李含表》)(脱掉丧服)②即阼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

(《文献通考》)(登上宗庙的东阶,也称“践祚”。

古代帝王正式即位之后。

登上宗庙的东阶,正式主祭。

)※41、既(1)动词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完了,尽)(2)副词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已经,……以后)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祭十二郎文》)(表时间或行为的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③既.,荣公为卿士。

(《国语》)(不久)④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赤壁赋》)(表范围,全、都)(3)连词①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既然)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谋攻》)(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4)复合词:既而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

(《三国志》)(过了一会儿,不久)※42、假读音一:jiǎ(1)动词①燕王曰:“假.寡人五年,寡人得其志矣。

”(《战国策》)(授,给予)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凭借,借助)④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宽容)(2)形容词①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虚假,假装)②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非正式的,代理的)(3)连词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如果,假如)读音二:jià,名词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假期)※43、间读音一:jiān(1)名词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管晏列传》)(门缝,夹缝)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中间)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期间)④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顷刻)(2)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房屋的最小单位)(3)复合词:间关间关..莺语花底滑(《琵琶行》)(象声词,形容鸟声婉转)读音二:jiàn(1)名词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空隙)(2)动词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离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间隔,隔断)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3)副词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表时间,间或、有时、偶然)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表状态,从小路)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44、见读音一:jiàn(1)动词①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见,看到)②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会见)③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谒见,拜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见,接见)(2)名词①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识,见解)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看见的东西)(3)代词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介词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被)读音二:xiàn,动词①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荷蓧丈人》)(引见,使……见)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表现,出现)※45、解读音一:jiě(1)动词①天下土崩瓦解.。

(《史记》)(分裂,涣散)②解.衣衣之。

(《淮阴侯列传》)(解开,脱去)③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剖开)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解释,解答)⑤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理解)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何如(《荆轲刺秦王》)(解救,消除)(2)形容词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缓和,消减)读音二:xiè,动词胡虏益解.。

(《李将军列传》)(通“懈”,松懈)※46、就动词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趋,赴)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靠近,接近)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上车/路)④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赴任)⑤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信陵君窃符救赵》)(成就)⑥竟不能就.。

(《张衡传》)(完成,成功)⑦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担任)※47、举(1)动词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举起,抬起)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举出,提出)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举行,施行)④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克,占领)⑤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推荐,选拔)⑥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相关主题